- A+
青春期问题 心理健康 受挫心理疾病
青春期教育指导:班级人际关系形成的心理障碍
一、定位困难
由于交往障碍等诸多原因,学生在班集体的人际关系体系中确立自己的位置,尤其是取得有利的地位,常常相当困难。
1.优秀学生、学生干部与同龄人建立关系有时相当困难。
如有的学生被推举为班级干部,在公务关系中居于有利地位,但他却没有亲密的朋友,由于没有情谊性关系作调节,他有时很难开展工作,以致威信下跌,日益苦恼。
2.有的学生有很多朋友,能力也较强,但集体并不委托他办理重大事情。
由于他在公务性关系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就常常会由集体的积极分子变为消极的成员,于是,他会千方百计在非正式关系中争取有利地位,甚至使小群体偏离集体,这种代偿意愿就会导致各种恶作剧和偶发事件的产生。
3.很多有特长、爱好和才能的学生常常会有某种疏远集体的倾向。
这或是因为兴趣爱好占去了很多时间,使他们很少有机会与同龄人交往和参加集体活动,或是因为这些学生的才能没有被同伴所重视,于是他们因缺乏志同道合者而变得沉默寡言。
4.在每个班级里,都可能有几个默默无闻的孩子,他们大多在班内受到排斥、歧视,甚至成为“不受欢迎的人”或“替罪羊”。
这种现象是很不正常的,对班集体的人际关系产生销蚀作用。
二、竞争与协作的失调
竞争和协作是影响人际关系发展的两种没形式,它们相互间的有机结合既有助于人际关系的整合,也能促进个性的发展。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不少班级却往往以竞争取代协作,或是只强调协作而忽视竞争,以致人际关系波动甚大,或者缺乏活力。
其实,学生在规范明确的环境里开展竞争与协作,就能在教育活动中开展频繁的交往,通过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和学习而达到深层交往的水平,并顺利地越过心理冲突而进入心理相容的境地,从而使班集体的人际关系由一池活水作源头,不断注进新的成分,不断趋向协调。在竞争与协作中,随着班集体水平的提高和班级荣誉感增强,成员为了取得更大的成绩会表现出强烈的向心倾向,在此基础上形成集体感受,从而使人际关系更加趋向凝聚。
三、从众掩盖自决
由于受群体压力作用等缘故,有时学生常常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观点、意见、行为模式,甚至是衣着的式样。类似这样的从众现象当然有它积极的一面,但有时却会使学生放弃正确的意见而变得随大流,这往往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应当在一定人际关系的背景上,逐渐增大自决成分,把集体尊重个体和学生自我尊重结合起来,不仅使学生与班集体人际关系体系密切相关的感觉强化,而且使他越来越感到自身有独一无二的、不可重复的个性。
四、理想化与现实化的反差
学生头脑中人际关系模式总是带有玫瑰色幻想的印记,但现实生活中班级的人际关系却并不总是那么如愿。对于人际矛盾和冲突的产生、发展及解决,他们普遍缺乏思想准备,所以,在潜心建立真善美的关系的同时,应当有计划地设置各种矛盾的冲突色彩的教育情境,指导学生现实地、谨慎地识别假恶丑的关系,并与之作不懈的斗争,从而使班集体的人际关系得到锻炼。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