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教育指导,学生接受教育的“意义障碍”——行为倾向障碍及其消除方法

  • A+

青春期教育指导 青春期问题 心理障碍及调节 

学生接受教育的“意义障碍”——行为倾向障碍及其消除方法

青春期学生的行为倾向障碍

它是指学生在行为倾向上的消极态度定势。具体表现为不愿在实际行为中运用道德知识、执行道德要求。一般来说,行为倾向障碍直接导因于认知和情感障碍。思想上不能接受,情感上加以排斥,当然也就不可能产生积极行动的态度。但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态度中的行为倾向成分常常独立于认识和情感成分,即在认知和情感方面可能没有产生障碍,而在行为倾向中则仍处于消极状态。具体地说,有些学生无论在认知方面还是在情感方面都能接受德育,但总是不愿见诸行动。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教师或学生错误地把德育只当作一种理论性的教育或学习,而忽视了其实践性,如有些学校把德育工作只限于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德育教学和学生思想品德的唯一标准。

了解行为倾向障碍的表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我们从实际出发,寻找消除障碍的方法,促进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态度的形成。这里,我们提出可供采用的消除“行为倾向障碍”的措施。

1.重视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增强德育的针对性。

学校德育不仅要正面灌输,而且要从了解学生入手,回答学生思想上的疑问,帮助他们提高鉴别能力,澄清已形成的道德认识。只有首先克服了各种认知障碍,正确的道德知识和合理的道德要求才能被学生接受。

2.改善人际关系环境,重视德育过程的情感性。

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应该形成一种相互信赖、相互尊重、真诚友爱的氛围。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各种基本的心理需要,如自尊心的满足等。在教学过程中,要贯注情感因素,创造亲切自然的德育情境,动之以情,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ms19

3.注意提高教师的个性魅力。

心理学实验证明,在其它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性格特征上具有魅力、令人喜欢的教师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教师应该十分注意塑造个人形象。只有让学生喜欢,愿意接近,才谈得上有效地传道、授业、解惑。

4.重视德育的实践性。

应该纠正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的实际行为相脱节的倾向,把德育教学与学生各方面的操行评定结合起来,时进处处都注意从学生思想品德的各种实际表现中发现问题,纠正偏差。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