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问题,别开“空头支票”,父母是孩子的镜子

  • A+

家庭教育方式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

家庭教育问题,别开“空头支票

在日常生活中,为使孩子达到父母所期望的某种目标,父母往往总是以某种承诺来调动孩子积极性。适度的承诺,能起到调动、激发孩子的目的,但目标实现之日就应是承诺兑现之时,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兴趣,还会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在人际交往中遵循诚信为本的做人准则起到较为理想的效果。相反,承诺过多、过滥,就会助长起孩子做任何事都要讨价还价的不良行为。再者,通过某种承诺使孩子产生实现某种目标

的兴趣和动力,只是间接的兴趣和动力,它不能持久,一旦承诺兑现,这种兴趣也会随之消失。最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培养起孩子对某些事物的直接兴趣,让孩子逐渐明白干好某些事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这比那种单靠中间刺激来产生对事物的间接兴趣要好得多。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些父母常用“承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坦白地说,这是一种懒惰的表现,是一种妥协敷衍的教育方式,长此以往只会制造更多的问题。

因为一旦承诺未实现,日后很难让孩子再相信父母的话。事实上,有时父母的承诺是真心诚恳的,但到了时候却因事碍难成行。对于父母而言,失信也许没有什么大不了,但失信于孩子却事关重大。更糟的是,如果当初承诺时是随口说说,而后又随意违背承诺,这样的做法更是伤了孩子的心,从此父母因言而无信给孩子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170

这里要提醒家长,许诺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可让许诺变成哄骗。

不在孩子面前夸口,胡乱许诺。承诺太多而又不能兑现,使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大大降低。孩子如果提出什么要求,不要随口答应,而是清楚地告诉孩子,可以还是不可以。

第二,应增加精神许诺的比重。

许诺包括物质许诺和精神许诺。适当的物质许诺是可行的,但不能过度,否则会滋长孩子虚荣、自私等不良习性。可尽量多地使许诺与有意义的活动相连,如许诺给孩子买书籍,带孩子去看画展、旅游等,既能调动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又能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开阔孩子的视野。

第三,积极应对诺言不能兑现的结果。

有时,由于意外的情况,影响了诺言的兑现,这时,家长不可强迫孩子接受许诺不能兑现的结果。可耐心向孩子解释原因,必要时,主动向孩子道歉,取得孩子的理解和原谅,并在以后寻找适当的机会兑现自己没有实现的诺言。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罗达•邓尼说过:“父母错了,或违背自己许下的诺言时,如果能向孩子说一声对不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时能培养孩子尊重人的习惯。”

家庭教育方式,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家庭教育问题,别开“空头支票”,不可让许诺变成哄骗,应增加精神许诺的比重,积极应对诺言不能兑现的结果。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