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目标
管教不是最终目的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父母不需要刻意约束孩子,把孩子管得越紧,孩子的压力就会越大。家长应起到帮助孩子、开导孩子、鼓励孩子的作用,过分的施加压力,反而不利于孩子成长。
父母管孩子,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是孩子健康成长所必需的,不管孩子则是父母的失职,这是常理。但确实有些父母对孩子管得太多、管得不当而适得其反。
多数父母都会将大部分感情投入在孩子身上,但很多时候,父母不当的管教方法却会带来不好的后果。
2002年2月23日,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将硫酸泼向北京动物园黑熊,造成5只熊不同程度受伤,消息传出,社会哗然。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唐登华分析了刘海洋的动机后说,刘海洋生长在单亲家庭,是母亲所有的期望,也是母亲关注的焦点。与母亲的情感捆得太紧,限制了刘海洋在心理上的成长。在他21年的人生中,只为自己做了两件事,一是违背母亲意愿,在高考时填写了生物系,但他的努力被母亲否定了;另一件事就是想探索熊的灵敏度,触犯了法律。在刘海洋的身上,一方面自我意识缺乏,另一方面则自我意识膨胀,从这个角度讲,母亲对他不是管教得太少,而是管教得过度。这种过度的管教使得21岁的刘海洋,在心理上可能还是一个未到青春期的孩子。过度的压抑一旦爆发,就会导致过分的举动。
这样的事例虽是极个别的,但在许多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管教越多,造成的问题就越多。比如在生活上,父母成了孩子的保姆,使得五六岁的孩子不能自己吃饭,上了小学还不会穿衣服,上了中学还得由父母收拾书包,上了大学仍需要父母给洗衣服……这种保姆式的管教,使孩子没有自己动手的机会,丧失了基本的生存能力。
在学习上,有的父母甘当孩子的“拐杖”,陪孩子读书,帮孩子做作业,不惜重金为孩子请家教。在父母不辞辛苦、忘我地付出之中,孩子自幼便产生了学习上的依赖性。一些在中、小学时名列前茅的“尖子生”,一旦上了大学,没有了父母当“拐杖”,就变得寸步难行,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这种“拐杖”式的管教,往往使孩子前功尽弃,功败垂成。
在亲子关系上,不少父母以长者自居,言行专制,总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习惯于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希望孩子时时处处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孩子做这不行,做那不行,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全由父母支配,结果使得已经有了独立意识、独立人格的孩子的自尊心、上进心受到了伤害。父母表面上管了孩子的事,却管不了孩子的心。这种专制式的管教使孩子逆反心理强烈,极易误入歧途。
教育孩子应该有所“管”,有所“不管”,在遵循教育规律和尊重孩子的前提下要真正做到有所“管”有所“不管”才对。
对孩子如果管得太紧,他的创新思维会受到压抑,在离开了父母和老师的指导以后,很难有自己的想法,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也不太敢表达出来;对孩子管得太紧,剥夺了他童年的快乐,他的心情不能尽情地释放,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到良好性格的形成,从而会影响到生命的质量;对孩子管得太紧,他会失去习得实践性知识的机会,影响其动手能力的培养……
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目标——管教不是最终目的,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父母不需要刻意约束孩子,把孩子管得越紧,孩子的压力就会越大。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