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幼儿家庭教育指导 刚出生宝宝
认识孩子——孩子不是一张白纸
有一个朋友,发誓一定要把未来的孩子培养成名人,还没怀孕她就找了好多书来看,看完了几套养育孩子的方案后,她自己创造了一套自己养育孩子的方案,孩子还没出世就已经跃跃欲试要大显身手了。
当她的宝宝出生后,她带着热切的渴望感染所有的人相信她是对的,于是,她开始按照自己创造的那个养育计划训练她的宝宝。
孩子一出生就每天给孩子放英语儿歌,看英语单词,然后,再抽空在宝宝醒的时候拿来自然科学的卡片,给宝宝指着上面的动物反复地告诉孩子那都是什么。
孩子躺在摇篮里正在自己吃手,她马上拿着三字经在孩子耳边念:人之初,性本善……
见到任何东西都马上把孩子抱过去给孩子讲一通这是什么。
孩子1岁了,吃饭的时候正在玩饭,拿勺子把饭捣来捣去,又捏又拍,她连忙捡起饭粒举到孩子面前念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孩子会走了,这位妈妈领着孩子逛公园,孩子的眼睛像探照灯一样沉迷地看着吸引他的一切,而妈妈却看见了水里的鸭子,这时妈妈马上拉着孩子指着水里的鸭子对孩子说:“宝宝,看,鸭子!”孩子蹲下开始玩水,还捡起水边的小木棒挑泥巴,妈妈拼命地捏着孩子的胳膊着急地让孩子看远处水里的鸭子,孩子不得不放弃自己正在做的事看着妈妈指着的方向,妈妈马上对宝宝说:“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带着孩子出去玩,看见卖煤的车,马上说:“宝宝,看,车!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见了一位奶奶,要宝宝问奶奶好,还要给孩子进行礼貌说教,说完还要问:“知道了吗?”下一次又见一位奶奶,还要同样地问,要让孩子给奶奶背诗,给奶奶背一个“鹅鹅鹅……”
当孩子再大一点时,孩子如果看到一条虫子,马上指着那个虫子告诉孩子这条虫子的学名,孩子回家后拿来百科全书,将这条虫子所属的那个科目中其他的虫子介绍给孩子,然后再带孩子出去研究这个科目的其他虫子……
如此,孩子身边的万物都被教育的人按照规划输入给孩子,这个人完全不管大自然赋予孩子的自然发展机制是什么,大自然为什么要让每一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长为一个独特的自己。这个妈妈要跟孩子的自然性相搏,要斗败孩子身上的自然性。利用任何机会给孩子灌输几千年前某个名人在成年时由于某一次感慨而写的诗,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我们的孩子从一出生还没有机会练习自己的感受力时,就要去学习古人的感受力吗?暂且不说感受力是不能学的,就是能学,我们的孩子按照古人写诗时候的感受来感受他所面对的事物,就一定能够变得有学识,也能写出很棒的诗吗?我们看到孩子身上显示出一些东西,他们只要醒着,能看的东西他们一定去看,能拿的东西他们一定去拿,他们的行为是谁在指导?他们为什选择那些事物去注意,我们注意了孩子这些现象就是注意了大自然的规律。如果我们不在意孩子身上所显示出来的自然性,不去尊重它,顺从于它反而要去与它搏斗,由于孩子还不能表达自己,也没有足够的力量与我们抗争,最后我们真的就把孩子的需求打败了,用我们成人的愿望代替了孩子身上的自然性。
最后大自然真的输了,这些家长的孩子真的被塑造成他们想要的样子,也许这个孩子会成为神童,会比别人提前四年大学毕业,但这个孩子像一个在工厂中批量生产的机器一样,没有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的创造,没有童年,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幸福,寡淡无味地度过自己的一生。也许,有个别的孩子会成为优秀分子,但更多的孩子被因此毁掉。大多数被这样教育长大的孩子都少年辉煌,成年平平,老年愤然。更多的人是从青少年开始,就对学习和生活失去了兴趣,在他们看来,能维持生命就可以了,不愿意再继续努力,继续突破,更不愿意为了生存去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把孩子当作一张白纸,完全由成人来塑造,由于人类只能创造出有限的几个模式,孩子可能会成为某个学科的学者,可能会成为天才儿童,可能会成为人们羡慕的优秀的人,也可能成为父母的模板,成为父母的复制品,唯独不能成为他自己。如果人们都按照自己创造的模式来塑造孩子,那么人类就可以成为有限的批量生产的几个类型。
把孩子当作一张白纸,这种对待孩子的方式虽然会培养出少数获得成功的人,但是这些孩子却没有童年,在人群中找不到独特的自己,并很少为自己的独特特质而获得愉悦。还有可能因为这样看待孩子,造成孩子严重的逆反,或者潜能被扼杀。虽然在本节讲的案例有点偏激,但在家长中,以为尽心地早教就是尽心地给孩子灌输知识,以为最高的知识就是古诗古文,这样的人还真不少。其实人类的知识有一部分是个人通过自己探索,总结归纳,提取出来的,这是直接经验,这些直接经验也可以称为知识,它帮助我们能够对别人的语言和发现产生共鸣。如果孩子没有机会探索个人知识,孩子就不能成长起自己的大脑工作模式,孩子没有直接经验作为支撑,没有有力量的大脑工作模式,孩子就无法对书本和老师讲的知识产生共鸣,不共鸣就是不理解,不理解就只能通过死记硬背去学会别人逼自己学的东西,这样的知识学了也没法用。
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刚出生宝宝,认识孩子——孩子不是一张白纸,把孩子当作一张白纸,完全由成人来塑造,由于人类只能创造出有限的几个模式。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