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孩子——孩子不是玩具,​幼儿家庭教育指导

  • A+

幼儿家庭教育指导 家教指导 

认识孩子——孩子不是玩具 

有时候我们会看到这样的家长,宝宝都会说话了,妈妈却变得不会说话,他们以为爱孩子就是学习孩子的样子,他们会指着一只小狗,对孩子说:“宝宝看,前面有一个汪汪。”以为把狗叫成“汪汪”才更孩子气,更可爱。

孩子在后面走着,在探索着自己身边的世界,妈妈却在前面张开两臂嗲着声音,做作地学着比宝宝还小的样子,做小鸟状又跳又蹦又飞翔,孩子愣在那里不知道妈妈在干什么。

孩子看见一朵花蹲下来刚想研究,妈妈自己变成了孩子,在前面蹦跳着,说:“宝宝快跑快跑,看,妈妈能够着这个树枝,来,跳一下。”孩子说:“妈妈,看这朵花。”可能孩子从这朵花里得到了独特的发现和感受,想要去跟妈妈分享,但妈妈根本不管宝宝的需要,一把把花摘下来,逗弄孩子,让孩子来抓,孩子抓不住,妈妈还会继续逗孩子说:“不给,不给,就不给……”

孩子正在看一条虫子,妈妈躲在草丛后面,孩子抬起头,发现找不着妈妈了,开始惊慌,妈妈却躲在一边偷着笑,孩子急得哭了,妈妈突然跳出来:“哎,妈妈在这儿呢!哈哈哈哈……”

这样的成人把孩子当成了可爱的宠物,总是一次又一次地把宝宝的注意力从探索发现中引出来,引到家长的行为和动作上,而家长只是单纯觉得自己可爱,家长的行为和动作对帮助孩子发展没有任何意义。而且这些成人表现出来的行为,让孩子搞不清楚成年人应该是什么样子——妈妈的身体是大人的样子,动作却比儿童还要儿童。

103.

这样的成人在心理上认为自己还是个孩子,幼稚而可爱,有了宝宝以后就把这种情感投射到宝宝身上,成天把孩子打扮得像个洋娃娃,给宝宝头上身上扎上许多饰物,好让自己看着赏心悦目,也让别人为此赞叹他们。这样做家长的确被宝宝愉悦着,他们用孩子来愉悦自己,而不是在考虑自己要给宝宝什么,宝宝需要什么。

这样把孩子当作宠物,家长心情好的时候显得特别开心活跃,家长心情不好时就没有了兴致来扮演,有时他们会突然朝孩子发飙,孩子眼中的父母,要么是一个比自己还小还幼稚的大人,要么突然转变成为恶魔,在种情况下孩子会以为是自己不好,才造成爸妈有时高兴有时不高兴,在父母高兴时也不能成为孩子的榜样。这会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和人格扭曲,甚至恐惧,仇视社会。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可能会不信任这个世界,他觉得这个世界是不可信的,他不知道真实的情况会怎么样。他会用一种扭曲的心态去看别人或者去逗别人。不知道如何与人真诚相待,这就是把孩子当宠物的一种儿童观所带来的家长行为。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