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社交的孩子:有分享之乐——互惠原理,社交心理学

  • A+

幼儿心理学 社交心理学 

善于社交孩子有出息:孩子要有分享之乐——互惠原理 

心理学上的“互惠原理”认为,每个人只有通过付出才能有所回报,因为人们总是尽量以相同的方式回报他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在当今的生活中,分享已经越来越成为我们不可缺少的一种品质。分享,是现代人际交往的基础,是团队合作的需要,也是生活品质得以提升的表现。可以说,分享就是一种境界、一种智慧、一种升华。同样的道理,在孩子的心里种下分享的种子,才会带给他幸福一生的快乐。

家庭教育案例

有一位妈妈从小给予孩子爱的教育,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会分享的人。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幼儿园举行联欢会。孩子们表演完节目,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分了两块巧克力。只见这位妈妈的儿子兴冲冲地拿着巧克力,跑到后面家长席找到他的妈妈,然后小男孩乐呵呵地拿出其中一块巧克力说:“妈妈,分你一块!”妈妈笑着说:“好!”还没等妈妈张开口,儿子就直接把巧克力放到妈妈嘴里。

就这样,妈妈当着儿子的面很知足地吃起来,并连声说:“真甜!真甜!”儿子也高兴地跑回座位,此时,妈妈望着儿子的背影,当场泪花就在眼眶里打转。

有一位下岗女工。离婚后,独自带着一个儿子。虽说家境不算宽裕,可是只要有好吃好喝的,她全让孩子独自享受。然而,这个儿子一点也不领情,都十几岁了,从来没关心过妈妈。

一天,这位下岗女工咬咬牙从菜市场买了半斤虾,炒好端上桌,对儿子说:“孩子吃,妈妈知道你爱吃虾。”儿子听后,闷头就吃了起来,连眼皮都不抬一下。妈妈看着儿子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舍不得动一下筷子。眼见孩子已吃完饭,妈妈忍不住想去尝一下剩下的虾,儿子却大叫着:“别动!那是我的,你不能吃!”妈妈跟朋友说起这件事时,满脸都是泪。

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同样是流泪,一种是幸福的泪,一种却是痛苦的泪。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在亲人的过度溺爱下,不少孩子往往只考虑自己,不会想到孝敬长辈。与此同时,由于受到过度保护,缺乏与同伴交往的经历,不少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感受,不能与同伴和睦相处,不会分享。所以,这些在“独享”中长大的孩子,动不动就会说:“这是我的!你不能吃!”“这些玩具都是我一个人的,不准你们碰!”然而,依据“互惠原理”,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中极易产生很多不必要的摩擦,形成许多人为的烦恼。

事实上,分享是孩子获取快乐的一种较高层次的行为。只有学会分享,才能得到快乐;只有学会分享,才能得到幸福。一个具有分享意识和能力的孩子,能够很自然地交到更多朋友,而且他也会更受欢迎,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更容易懂得感恩、懂得珍惜。英国戏剧作家萧伯纳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各有两种思想。”所以,从小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会分享的人非常重要。

133

每天懂点社交心理学

虽说懂得分享是孩子受用一生的品质,但这种能力也是训练出来的。

◎为孩子营造分享的氛围

家长一来要根据孩子的成长阶段培养他们把好吃、好玩的东西与大家一起分享。二来也要经常主动地关心帮助他人,做与人分享的模范,让孩子感受到给予的快乐。这些行为都能无声地鼓励孩子将自己的东西与人分享,这样的孩子自然也会有人愿意与他们分享。

◎引导孩子与人分享

很多孩子都不愿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但是却想分享他人的东西。父母应该充分了解孩子的这一心理特征,通过移情训练,引导他们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引导、启发孩子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与此同时,当孩子感受到真实的分享时,别忘了鼓励和夸奖,以巩固、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

◎给孩子分享的实践机会

生活中,家长应该多为孩子创造、提供与同伴分享物品的机会,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分享。比如,家长可以利用节假日、孩子生日等这些机会,鼓励孩子与同伴一起玩耍,并鼓励孩子与同伴分享自己心爱的玩具,让他体验与别人一起玩自己心爱之物的快乐。

不仅如此,在分享的过程当中,孩子不仅学会了与人分享,而且也懂得了尊敬长辈,关心父母。

幼儿心理学,善于社交的孩子有出息:孩子要有分享之乐——互惠原理,社交心理学,一个具有分享意识和能力的孩子,能够很自然地交到更多朋友,而且他也会更受欢迎,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