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误区
孩子最不满意家长的做法——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对孩子,一是要管,二是要放。什么叫管呢?不好好学习、品德不好要管。什么叫放呢?吃苦耐劳的事情、经风雨见世面的事情,都要放心让孩子去干。
让孩子自己决定,并不意味着父母推卸责任,而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和责任意识,让孩子逐渐成熟起来。在生活中,不要让孩子一味地服从父母的决定,要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选择或取舍,让孩子有自我选择的机会,并在选择的过程中,培养出肩负责任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然而有的父母总是习惯于把“选择权”和“决定权”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不是强迫孩子放弃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就是逼着孩子做他们没有兴趣的事情。
这样做的结果只有两个:
一是,让孩子变得胆小怕事,遇到事情只会依赖父母,听从父母的意愿和决定,根本没有自己的主见;
二是,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跟父母“较劲”,什么事都和父母对着干。
2006年7月2日下午,一个刚刚结束中考的16岁男孩小江,从21层住宅楼的家中跃窗而出,结束了正处于花季的生命。据报道,小江是个很优秀的孩子,在班里学习成绩很好,中考还报了重点高中。小江有很多业余爱好,喜欢弹风琴和电子琴,而且擅长书法绘画,是个既听话又懂事的好孩子,从来不惹什么是非。
当对小江的家庭进行深入了解时才发现,原来小江不仅喜爱音乐,他简直是个酷爱音乐的孩子。小江本来想报考音乐学院附中,学作曲,被父母拒绝了,为这事他曾和父母吵过。多次抗争无效后,他在父母的意愿下选择了一个他不喜欢的学校。以后他的心情一直不好,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在谈到孩子们的选择时,父母的一个主要想法就是孩子还小,懂什么选择?现在父母必须为孩子做主,等孩子长大了自然会感激自己的。也有的父母会觉得,自己是孩子的父母,难道还会害孩子不成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怎么还不够尊重他的意愿?
但事实上,从表面上看,父母是在围着孩子转,而实质是孩子围着父母的意志在转。父母不是把孩子的意愿放在首位,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使孩子有充分发展的空间,而是把自己的愿望当成孩子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甚至以武力强迫孩子就范。
一位学者曾去一所中学调查中学生的自主性状况,在被调查的150名学生中,当被问到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难题一时解决不了时怎么办时,150名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有困难当然是找父母解决。没有一名学生回答自己先想办法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再找父母帮助。当被问到今后准备从事什么职业时,竟有80%的学生说要等回家问过父母才能回答。
这位学者事后在总结他的调查结果时,不无忧虑地说,缺乏自主性,对自我意识在选择中的重要性的麻木,已是当代一些青少年综合素质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弱项。
有的父母对孩子从小就有一种按自己的人生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塑造的倾向,而不考虑孩子本身的素质、兴趣,对孩子像捏泥人似的强行塑造。
有的父母不懂孩子的心理特点,更不能进入孩子的心理世界,武断地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代替孩子的思维方式。当孩子对父母的包办和安排不满意或有抵触情绪时,父母总是说:“我们不会害你的,我们比你懂,你按我说的做准没错。”就这样,在爱的光环下,孩子犹如父母的木偶,选择权被无情地剥夺了。同时,也失去了独立思考和承担责任的机会,久而久之,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的孩子,当被问到自己的职业取向时,自然只能是回去向父母讨答案,遇到困难时,也只能依靠父母来解决。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能否立得住脚,是很让人担心的。
家庭教育方式,孩子最不满意家长的做法——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家庭教育误区,有的父母总是习惯于把“选择权”和“决定权”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不是强迫孩子放弃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就是逼着孩子做他们没有兴趣的事情。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