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蒙式教育 蒙特梭利教育
父母要及时教孩子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心理
我们这里所说的恐慌,并不是当孩子面临某种危险或者出于本能地自我保护所产生的恐慌,而是一种非正常的心理畸变现象,这种恐慌是不正常的,也是不必要的。但是在早教时期的孩子中,这种恐慌却是普遍存在的。比如有的孩子对黑暗有着不可名状的恐慌,有的孩子不敢一个人待在房间里,对独处有着非同一般的恐慌。蒙台梭利认为,孩子的这些恐慌心理可能是由于曾经的经历留下的强烈冲击。这种冲击使孩子在潜意识里对诸如黑暗、孤独等产生强烈的恐惧,并且这种恐惧伴随着孩子的时间越长,对他们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多。
蒙台梭利认为,孩子会产生这些不必要的恐慌心理的原因和成年人对孩子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因为受限于年龄和学识,孩子对许多事物和现象的认知都是空白的。而家长正是利用了孩子的这种无知,利用种种现象,给孩子制造恐慌,借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让孩子更加听话,也让原本依赖家长的孩子能够更加服从家长,减少给家长造成的“麻烦”。
但是家长的这种做法对孩子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让孩子整天包围在恐惧之中,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变得胆小、怯懦,让孩子在面临问题时容易退缩,甚至对孩子的性格塑造、身心健康成长都造成负面的影响。
在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里,有四个来自西班牙家庭的小姐妹,她们四个人中,只有最小的妹妹对打雷不感到恐慌。而她的三个姐姐每当打雷时都会吓得蒙在被子里瑟瑟发抖。每当这时,这位勇敢的小妹妹就会跑到惊慌失措的姐姐们身边,安慰并且鼓励她们。
当孩子面临不必要的恐慌时,安慰和陪伴能够消除一部分恐慌,但是这种恐慌产生的根源是孩子对自然现象或者某些事物的了解非常模糊,再加上父母如果利用孩子的模糊印象恐吓孩子,那么这种恐慌也就在孩子心里产生了。
作为家长,要义不容辞地帮助孩子克服这种恐慌,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这里有几点建议:
1、家长不要刻意吓唬孩子。
孩子的很多恐慌心理都是被家长吓唬所造成的。比如家长会对哭闹的孩子说“狼来了”,或者“再哭把你关到小黑屋里去”等吓唬孩子的话,年幼的孩子会信以为真,并且由于恐惧停止哭闹,这对大人来说解了一时之围,却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形成恐慌的阴影。因此作为家长,要注意不要轻易吓唬孩子,不要让孩子对某种事物怀有深刻的恐惧,这会成为孩子成长的障碍。
2、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对某种事物特别恐慌,那么他也会格外关注令自己不安的因素。但是越注意就会越害怕。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分散注意力,不要让孩子过于关注自己恐惧的对象,这样能够减轻孩子的恐惧心理。
3、教孩子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周围的环境和事物。
孩子的恐惧也是由于对周围环境或者某些事物的无知。比如有的孩子害怕雷声,因为他们不理解打雷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这并非是如神话传说中的“天神发怒”或者“来抓坏孩子”,而是雷雨云中的放电现象。
所以要消除孩子对这种事物的恐慌,就需要从科学的角度给孩子解释事物的成因,让孩子看到自己所恐惧的事物其实并不可怕。如此一来孩子就能逐渐消除恐慌心理。
4、家长不要将自己的恐慌心理传染给孩子。
有的孩子特别害怕老鼠,因为自己的妈妈就对老鼠唯恐避之不及。这就是家长带给孩子的影响。所以作为家长,要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流露出自己的恐慌情绪,以免传染给孩子,让孩子也感到莫名的恐慌。
这些不必要的恐慌情绪归根结底都是孩子对环境的认识不够清楚和深刻所导致的,如果孩子能够认清事物的本质,并且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那这种恐慌心理也就能够被克服。所以家长在安慰孩子的同时,更要让孩子从本质上认清事物,避免孩子产生不必要的恐慌心理。
蒙氏早教心经:
孩子出现不必要的心理恐慌和家长有直接关系。当家长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关注和关爱,孩子就会缺乏安全感,继而出现不必要的心理恐慌,对孩子的成长和身心健康很不利。
家长要避免用恐吓式的语言来吓孩子,虽然这样一来家长会很轻松,觉得孩子一吓就听话了,但长此以往,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严重损害,让孩子变得胆小,甚至出现不必要的恐慌心理。
家长要给孩子充分的关爱,当孩子出现不必要的恐慌情绪时,家长要多陪在孩子身边,帮助孩子消除恐慌心理。
家长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不要把自己的弱点传染给孩子,要给孩子树立一个高大的形象,成为孩子心灵上的有力寄托。
蒙式教育,父母要及时教孩子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心理,蒙特梭利教育,家长不要刻意吓唬孩子,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教孩子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家长不要将自己的恐慌心理传染给孩子。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