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儿童心理学 幼儿教育
表现型孩子多外向——家长要奖罚分明,让孩子明白对错
六岁的磊磊越来越有主见了,这原本是一件好事,可爸爸发现,他常常不守规则,说话不算数,于是爸爸决定教育教育他。
“磊磊,我们来玩筷子夹乒乓球的游戏好不好?”
“好!”磊磊拍着手喊。
“那你来制定规则好不好?”爸爸显得很大度。
“夹起一个乒乓球奖励一颗葡萄!”葡萄是磊磊最爱吃的水果。
“好。但是有奖励也要有惩罚,对不对?这样,如果谁不遵守规定,谁就必须罚双倍的葡萄,好不好?”
磊磊很愉快地答应了。
游戏开始了,虽然爸爸有意识地让着点磊磊,但孩子的手指毕竟没有大人的那么灵活,渐渐地,爸爸碗里的葡萄越来越多。磊磊有些着急了,趁爸爸喝茶的机会,用手抓起几个葡萄扔进自己的碗里,不料却被爸爸抓了个正着。
“好啊,你作弊,要罚!”爸爸故意从磊磊的碗里抓起一大把葡萄,磊磊急了:“我就拿了三颗!”
“那好,三颗的双倍就是六颗。”
爸爸毫不客气地从磊磊的碗里拿出六颗葡萄,磊磊“哇”的一声大哭起来。见爸爸并没有要妥协的样子,磊磊一伸手,把葡萄全都倒在桌子上了。
爸爸捡起葡萄,很严肃地对磊磊说:“玩游戏要遵守规则,否则以后谁还愿意跟你玩?你把葡萄扔了,证明你不想吃了,所以爸爸就全吃了。”
爸爸旁若无人地吃着葡萄,磊磊号啕大哭了一阵子,发现爸爸并不理睬他,声音也慢慢小了下来。最后,他慢慢走到爸爸身边,可怜兮兮地说:“爸爸,我也要吃葡萄。”
“好啊,要吃葡萄就用自己的本事来赢。”
于是,父子间的游戏又开始了。虽然最后磊磊赢的葡萄还是没有爸爸的多,但他吃得好甜、好开心。
表现型孩子的争强好胜是很明显的,他们往往会比其他类型性格的孩子更在意结果。输赢、胜负对于他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是一个面子问题。他们的情绪比较容易波动,思维的跳跃性也比较大,因此常常会出现说话不算数的情况。为了帮助他们克服这个缺点,家长就要采取有效的办法,有奖有罚,才能让他们自觉遵守规则。
奖励,是为了鼓励他们好的行为,是对他们做出的优秀成绩的肯定;惩罚,是为了告诉他们哪里做得不对,得改正。光奖不罚,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可以随心所欲,无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光罚不奖,也没有办法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好胜心;有奖有罚,奖罚分明,才能让他们心服口服。
当然,无论奖励还是惩罚都要适度。不一味地追捧孩子,也不盲目地责罚孩子。奖励是为了强化孩子好的一面,惩罚则是为了帮助孩子改正不好的一面。相对而言,对于表现型的孩子来说,正面强化的效果可能更好一些。因此,家长还是应该尽可能以鼓励为主,惩罚为辅。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