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家庭沟通——与孩子在一起 家庭教育案例

  • A+

小学家庭教育指导 沟通方式  

家庭沟通——与孩子在一起

家庭教育案例

静怡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班里担任小组长、课代表和卫生委员,工作踏实,认真负责。最近班里纪律涣散,尤其在自习课上,班主任要求班干部轮流检查纪律,并如实记录情况。

静怡很认真地按教师的要求检查记录,却和同学们闹得不欢而散。放学回到家,静怡的情绪就不好,和爸爸没说几句话就哭起来。原来她把上课说话的同学名字记下来了。

那些同学被教师批评后,埋怨静怡向教师打小报告。他们都是静恰的好朋友,平时大家一起嬉笑打闹惯了,所以在她负责自习课时就放松了许多,她几番劝阻不听才记下他们的名字。

爸爸认为这是一个帮助女儿提高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好机会。他给静怡分析了情况,给她讲了一堆道理。但是一向乖巧的静怡却不能接受,哭着说:“都是我的错,行了吧!我什么也不想听!”爸爸的劝导也陷入了僵局。

家庭教育案例解析

如果说家庭是孩子安全的港湾,那么学校就是孩子走向社会的试验场。对孩子来说,与成人的交往和与同龄人的交往是不同的,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们往往处于被支配或从属的地位。但和小伙伴在一起时,他们的归属感和被尊重的需要就能比较充分地得到满足。

静怡十分珍视自己与小伙伴的友谊,这让她在同龄人中有归属感。所以,当她面临友情与纪律规定的两难境地时十分纠结。静怡是一个乖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可能会相对配合、被动一些,她也由此形成了一个照顾者和迎合者的自我概念。

因而,一旦同伴之间发生嫌隙,她就有可能会产生恐惧、焦虑、孤独的感受,甚至由此带来严重的心理问题。因而,孩子的“朋友”跟成人人际交往中的“朋友”的意义和作用是不同的。父母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朋友”的重要意义,才能设身处地地看到孩子的困境。

静怡的烦恼来自于她无法处理好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当遭遇了挫折和不公,悲伤的情绪自然发生,自责的情绪、后悔的想法也会时时影响着心理。对父母来说,此时接纳孩子的情绪比讲道理更为重要。

self-abased2

家教指导

小学中高年段的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发展起来,他们很看重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会争取平等对话的权利。父母此时要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不妨关注以下几点。

1、接纳和理解孩子的情绪

情绪是一种生命能量的体现,理解情绪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作为家长,在孩子处于两难之时,共情是首先要做的事情。先接纳孩子无助、迷茫的情绪,待到他慢慢平静下来,再一起想办法。家长可以耐心倾听,设身处地地理解孩子,帮助他接纳有负面情绪的自己。

2、鼓励孩子准确表达情绪

小学中高年段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已经发展得很好了。家长要鼓励孩子运用语言将自己的需求和情绪准确地表述出来。家长可以训练孩子依照以下三个步骤说出自己的心情和想法:

(1)描述行为或具体事件

(2)如实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3)勇敢说出自己的期望。

简而言之,就是用我看到(听到)、我觉得(感到)、我希望等语言,明确地向对方表达出自己的理解、感受和期待。这样能够帮助孩子以更为理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想法。

3、与孩子分享自己的经验

孩子虽小,但他们也能够通过从成年人那里获得经验,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不妨把自己以前经历的一些困境与孩子分享,问问他:“你怎么看?如果你遇到这些问题,你会怎么解决呢?”同时,家长还可以与孩子一起探讨应对的方法。

例如,可以对孩子说:“这个方法挺好的,但是有些地方会不会有点不妥?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我有个想法,你看行不行?”在讨论中启发孩子。家长将自己放到与孩子同样的位置去共同体会,真正地“与孩子在一起”。

家庭教育指导,沟通方式,家庭沟通——与孩子在一起,家庭教育案例,接纳和理解孩子的情绪,鼓励孩子准确表达情绪,与孩子分享自己的经验。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