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对亲切型孩子——别让虚假的怪物吓破孩子的胆

  • A+

儿童心理学 孩子的性格 

亲切型孩子——别让虚假的怪物吓破孩子的胆

家庭教育案例

“妈妈,我要和你们睡!”

六岁的萌萌站在爸爸妈妈卧室门口,抱着自己的小枕头,不肯离去。

妈妈吃了一惊:“宝贝,你早就一个人睡觉了,为什么又突然不肯了?”

“我怕黑。”萌萌回答。

“黑有什么好怕的?”妈妈笑着说。

“天一黑,怪物们就都跑出来了,大灰狼、大妖怪,会吃人的!”萌萌越说越害怕,一个箭步爬到爸爸妈妈的床上,不肯下去了。

“萌萌羞羞,这么大还要跟爸爸一起睡吗?”爸爸故意这么说。可是萌萌丝毫不为所动,赖在床上不肯起来。

妈妈觉得有些奇怪:“萌萌,你是从哪里听来这些的?”

“今天下午你和爸爸看电视,那些怪物都是躲在黑暗里的,坏人也是。”萌萌一边说,一边紧紧地依偎在妈妈怀里。

妈妈和爸爸这才想起来,下午闲着没事,在客厅里看了一部恐怖片。当时萌萌正在旁边玩,没多久就被奶奶带出去散步了。没想到就那么一会儿工夫,电影里的大怪物就给孩子留下了这么大的阴影。

“萌萌不要怕,那只是电影。现实生活中是没有大怪物的。”妈妈跟萌萌解释说。但萌萌只是摇头,不相信妈妈说的话。妈妈犯了愁,该怎么才能消除孩子心中的恐惧呢?

还是爸爸有办法,他用电脑制作了一个关于电影道具的说明,让萌萌了解所谓的怪物都是人们假扮的,而黑暗只是因为人们的眼睛看不见而已,根本就没有怪物躲藏在里面。萌萌虽然看懂了,但还是不太愿意一个人去睡觉。看来,一时片刻的惊吓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抹平的。

crying13

家庭教育案例解析

对于黑暗的恐惧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但对3—6岁的孩子来说,这种恐惧会来得更加强烈。这是因为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想象力逐渐丰富,但是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却尚未成熟,所以,他们总认为看不见的黑暗中隐藏着某种怪物和妖魔。一般来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及认识水平的提高,对黑暗的恐惧也会逐渐减少。但父母也应该及时帮助孩子减轻压力,使孩子尽早走出心理的黑暗恐怖区。

意识到孩子怕黑是正常生理现象之后,父母就不应该强迫孩子独自面对黑暗。要知道强制和叱骂不会让孩子变得胆大,父母表露出来的愤怒和失望,反而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孩子的恐惧心理只会不断加深。平时在生活中,家长也尽量不要让孩子接触恐怖或血腥的影视作品,不要用妖魔鬼怪等神话故事来吓唬孩子,不要说“再不睡觉就让大灰狼把你吃掉”或者“不听话就把你丢给妖怪抓走”之类的话。

记住,成人的情绪很容易感染孩子,尤其是年轻的妈妈,不要表现出对黑暗的害怕和恐惧。在孩子面前,对黑暗要保持平常心。在走进黑暗的房间时,要在孩子的前面走进去,然后打开灯,让孩子感觉到无论是在黑暗还是光明的环境中,一切都如往常一样平静、正常。慢慢地,孩子就会习惯黑暗、接受黑暗。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