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爱孩子,更要懂孩子:来自妈妈的信——母亲的醒悟

  • A+

教育心理学 

爱孩子,更要懂孩子 

来自妈妈的信——母亲的醒悟 

我有一个16岁的儿子,从小聪明、活泼、善良、热心。

可是那时我们对他的优点和良好的品格,不但不会赏识,也不注意培养,反倒认为都是缺点。我一向认为他会玩是顽皮,整天不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只知道玩。我经常不是骂他,就是强迫他做什么。一心觉得只要孩子学习好,就是一切。品德上,只要他不打人、不学坏就可以了。可是往后的一幕幕把我们推上了绝路。

我从人上人、人下人、人外人、人中人开始讲起。

在孩子上小学时,我们就一心想让他做人上人。可是这个孩子天性好玩、好动,作业总是不好好完成。但是他十分有办法。因为小学时,老师改作业是每天抽上一组进行批改。我的孩子抓住这一窍门,经常不做作业,就在老师改他们组的作业时,他便用一根红毛线将本子绑在要改作业的那一页上,这样来,老师就无法发现他前面的作业没做,从来就不惩罚他。过后我才知道是他耍的把戏,非常生气,打了他一顿。

我以前的教育方法,是容不得他有什么过失、错误,大事小事都教训,每天几乎都要批评他几次。有时他说了谎话,我就逼迫他承认,完了之后,就是一顿教训。现在他对我已经一点信心也没有了。那时在小学,尽管数学作业也没有都做完过,而且老师让做的辅导材料上的题,他几乎都不做,但是,每次数学考试,他没有下过90分的。可是语文一点也不爱学,作文更是一窍不通。因为要考初中,没有办法,我就送他去作文辅导班,辛辛苦苦地请假接送他。有一次我接他去,老师很生气地对我说:“别人一篇都写完了,他才写了个题目。”我怒不可遏地骂了他,当我到家时,坐在车子后面的他已经不在了。

我花了半个晚上找回来了。但我竟然笨得没了办法,更没想起好好同孩子谈谈,而是采取了放弃的态度。

眼看到了考初中的时间,我和他的爸爸都十分着急。我们俩展开了全面进攻战术,不让他去学校,因为在学校他根本不学。为此,我请了20多天的假,白天在家我管语文,晚上他爸爸管数学。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们三人两个多月的努力,儿子不但考上了市重点中学,而且在省举办的数学竞赛中得了二等奖。并且学校举办的作文竞赛,他也要参加。当时他自己也为自己感到高头。那时,我觉得孩子真的学好了,也暗暗庆自己真的管对了。这是我第一次拔高孩子,想让孩子当人上人。

初中这一关,总算过去了。第一学期,他还不错,在班上是前十名,我们认为这样就行了。可是到了第二学期,他一下子又迷上了打篮球,经常晚回家。我很生气,每天都骂他,但是他还是要玩。我几乎是每天堵在门上,一进门就骂一顿,完了让他保证,可是一点作用都不起。这时我就没有想到用别的办法。他没有让我高兴过,我也没有让他心情舒畅过,从早到晚不停地说,拿别人的孩子跟他比。我当时认为,我是母亲,不把他管严一点怎么行,现在社会很复杂,学坏了怎么办。

再加上我认为是他自己没有责任心、自控能力太差的缘故,按时回家、按时学习、按时做作业是每个学生应该要做的事,为什么对他来说就这么难。我认为是自己管得不够严,于是越发更多地强制他,不准他做这做那,只许学习,并且告诉他,不好好学习将来没有出路,更拿别人的孩子能做到的跟他比。我记得那时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别人的孩子每天放学回家是正常的事,你连这一点小事都做不到,你还能干什么?”话对他这么说,心里在想“真是不可教药”。他越是不学,我越是处处挑他的毛病,他干什么都觉得不顺眼。矛盾在各自的心里一天天滋长,我一点也没察觉,只是认为孩子不争气。慢慢地孩子有什么都不跟我讲,谁见谁都讨厌,学习也从十几名到了三十几名,而且最好的数学也下来了。到了初三,我的愿望是希望他考省重点。我一面不停地跟他讲大道理,一面又使出最大的压力,强迫他学习。初三抓了一学期,学习又上来了,从班上的31名,到了15名,数学还考了第一,他自己也觉得感觉好多了。

那时我们一点也没有感到我们的教育出了错误。凭着自己的一厢情愿,逼着他往上跳,根本不是他自己想要的,我们完全不顾孩子的喜怒哀乐,只想着事情让我们满意。更没有用积极向上的精神激发他的潜能。孩子自己没有一个好的精神支柱,他根本不知他为什么要好好学习,而是我们让孩子为我们努力做人上人。在孩子的心灵深处,只有分数才能说明一切,什么伦理、人品、道德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这个时候因为孩子的学习好了起来,我就一味地满足他。在生活上我对他的照顾是无微不至,在吃的方面更是百分之百地满足。而他稍有不满的表现,我都觉得是我的失职,内心感到不安,并想尽办法去弥补。更进一步养成了他唯我独尊的性格越发的任性,根本不把我们对他的爱当一回事,自己却是哪怕一丁点的委屈都不受。

对他的这种行为,我有时感觉到了,都默默地忍了。而他的坏性格、坏习惯不自觉地发展到对谁也不谦让、看谁也没他好、对谁的好他都不服气的地步。在家里,他吃完饭把碗一推,就转过身看电视。我们就赶快把水果给他洗好,劝他吃。你让他去洗,他宁可不吃,有时还会命令我们为他准备这准备那,稍有不顺,他就会赌气,故意不学习,经常以此来威助我们。每次我们都依了他,只把眼睛对准了他的学习,其他的都可以原凉。

由于他没有把学习看作是自己的事,而把它当作一种筹码,是对我们的一种要求。好了一点认为可以交差了。后来的一个多月他就拼命地玩了起来。马上要中考了,他也不着急,该怎么玩就怎么玩。这时,我一点也忍不住了,每天先是劝、说后又是骂、威胁,直至他考试的前两天,我气得歇斯底里地骂了他一顿,孩子痛苦地对我说:“就剩下两天了,你都不能让我心情好一点?”我更气愤地说:“这些年来你让我心情好一点了没有,我怎么对你,你都感觉不出来,明明自己再加把劲儿,就能办到的事,你就是不做,那你也只有让我这样对待你了。

中考考完,我让孩子做人上人的梦破灭了。中考落榜,孩子从人上人到了人下人。孩子心里也很悲伤,在同学家躲了一天,到晚上才回来。我那时对他的这种感觉全然不顾,只觉得是他自作自受,是因为不听我的话才有的今天。再加上,我们交了很多钱,托了人才让他上了重点,因此,我每天骂他、说他。我一直认为这个孩子很顽皮,没有什么自尊心,所以我就用最刻薄的话说他,拿别人的好处与他比,来刺激他,大大地伤害了他的自尊,但我仍然没有感觉到。高一开学,他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到高中以后,环境变化,同学之间不了解,再加上没考好,心里有压力。在这个最需要安慰和帮助的时侯,我全然没有感到,仍然一味地埋怨他,逼迫他学习。第一学期,他就表现出一种烦恼、痛苦。期中考完试以后,完全地崩溃了。他在日记中写到“看着我每天在笑,而我的心在流泪”。他对我说:“四面都是高墙,就留下了一点点的天窗,你都不想让我透透气。”而且还画了许多画,有的是含着眼泪、瞪着眼晴,有的是乞求别人的理解和帮助。这时我感觉到了什么,但是已经晚了。他烦躁、焦虑、恐慌与不安,后来就变得冷漠、傲慢、不可理喻。作业不做,书都不想看了。

他又从人下人到了人外人,仇恨一切,觉得是上天对他不公平。更恨这种没有人情味的学习,使得大家互相残杀,一颗善良的心,受到了伤害。再加上在初中阶段,我们一直没注意对他人格的培养,做什么事,不顾别人的感觉,只图自己快乐要干什么一定要干什么,不论什么样的场合、地点,只要自己想做的就一定要做。这种唯我独尊越发任性的性格,越来越严重。这种恶性的循环使得他和同学相处时感到烦恼和痛苦,有时他说“我很想在教室里大喊、大叫,或者不上课。”

他太想成功了,但是又不想付出。他把成功当作炫耀自己的一种资本。我们在这个方面感到了,但是束手无策。孩子每天烦躁不安、愁眉苦脸,什么也不想跟我们说。有时你说得多了他就说:“再说什么也没有用了。我找不到感觉了,我没有任何的动力,我什么都悟不出来。我在哪儿都不受欢迎。没有我生存的空间,你们也别管我了,自己好好地生活吧!”他的这些话真像万箭射入我的心脏,根根刺痛我的心。我现在才感到什么叫痛苦,什么叫绝望。由于上学期缺的课太多,这学期,他学起来觉得更有些费劲,尤其是物理,但是他一直认为物理是他的强项,可是现在也不行了。

有一次,他痛苦地说:“我觉得我最喜欢学的物理也跟不上了,我没有强项了,我的学习没救了。更使我不能接受的是我现在没有朋友了。”说完过后,他就痛哭。他一天天在煎款着,我们也一天天在等候着。

我不知怎样帮他一把,使他重新振作起来。我俩痛苦地在绝望中挣扎。我不能也不敢再对我的孩子有一丁点的闪失和一丝的伤害了,可是我又没有好的办法来擦去孩子身上的斑斑伤痕。我不知道我的孩子还有没有救

qcq32

赏识视角

上学前,孩子总是让父母感到生命的快乐、幸福与欣慰。孩子似乎是聪明的、善良的、可爱的……

上学后,这一切都变成了回忆。父母和孩子之间像是开始了一场持久而又痛苦的“斗争”。孩子似乎又是顽劣的、懒散的、令人失望的……

一个身份的转变,天堑难通?

似乎只有无尽的痛苦,无尽的煎熬。

♦信中的父母对孩子的学习付出了太多的精力和心血。但是,他们忘记了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给孩子自我调整的权利。

♦信中的孩子很聪明,完全有能力应对他的学业,但他一直处于支配和压制之下,他的抗挫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很弱。当他鼓起劲想追上来的时候,他又没有足够的力量发动起来。

♦压制、打骂等伤害孩子自尊心的教育方式必须抛弃了,这使家长和孩子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孩子的问题慢慢会成为吞噬家庭的黑洞。

♦以学习为中心的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很多弊端,父母和孩子都被绑在这一个点上,从此看不到别的东西,使父母忽视了对孩子其他重要品质的培养。

♦父母往往因为感到未来形势严峻,时间紧迫,或由于“当局者迷”的局限,而意识不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是否出现偏差。这时,可以跳出来看看自己的心情是否经常一团糟,孩子有没有变化,全家人有没有一起交谈的时间。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信号。

♦定期召开家庭会议是一种发现问题的好方法。但是要避免它流于形式,也要避免把它当作数落孩子的又一个机会。把它当作轻松愉快的聚会,父母首先要进入角色,给孩子发表言论的宽松氛围。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