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用爱制止和引导孩子远离坏性格

  • A+

儿童心理学 

用爱制止和引导孩子远离坏性格

孩子任性妄为,分散注意力冷处理

彦彦聪明活泼,可就是有一点让爸爸妈妈很头疼,那就是任性。

因为家庭条件好,家里的长辈就围着他这一个宝贝转,所以彦彦想要什么,大人都会千方百计地满足他,久而久之,彦彦就养成了任性的坏习惯。

比如,上周末,彦彦回来对爸爸妈妈说,同桌月月有一盒瑞士水果糖,很好吃,叫爸爸妈妈也给他买一盒。爸爸马上就去了超市买回来一盒,不料彦彦一看,说和月月的不一样,不肯要。于是周六、周日两天,爸爸妈妈带着彦彦转遍了附近商场和超市,包括进口食品店,可就是没找到一模一样的水果糖。

“要不,咱们就买这个吧,还有这个,妈妈给你买三盒,好不好?”妈妈跟彦彦商量。

“不要!”彦彦丝毫不给爸爸妈妈商量的余地。

“你这孩子,真不听话!”爸爸又累又生气,板起脸训了彦彦几句,彦彦拿出“撒手锏”——大哭起来。

“好了好了,别哭,妈妈给你想办法。”妈妈赶紧安抚彦彦。

妈妈打电话问老师要来月月家长的电话,十分不好意思地问人家水果糖是在哪里买的。月月妈妈说是她朋友在瑞士旅游的时候带回来的,或许国内买不到一模一样的。挂了电话,妈妈把情况告诉彦彦,不料彦彦依旧不依不饶,一定要妈妈到瑞士去买水果糖,否则他就不吃饭。妈妈百般无奈,只好再拨通月月妈妈的电话,支支吾吾地问能不能把那盒水果糖送给彦彦。虽然月月妈妈很爽快地答应了,但彦彦妈妈还是听出了对方语气中的诧异。

挂了电话,妈妈叹气着对爸爸说:“孩子这么任性,可怎么办?”

“别太着急,这是因为孩子小,不懂事,长大了慢慢就会好的。”爸爸安慰她说。

anoying2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科克通过研究得出一个结论:几乎每个孩子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带有任性的成分。这是因为儿童的思维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当他们看到喜欢的东西,就理所当然地想据为己有,就会向父母提出各种要求。但是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无条件、无原则地满足,孩子会形成任性、霸道、肆意妄为的性格。这种性格还有可能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因此,孩子任性,家长千万不要用“长大后就会好的”这样的话来安慰自己。正如其他不良性格和行为一样,任性也是从小慢慢形成的。

当孩子哭闹任性的时候,家长可以尝试用其他事物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因为孩子年龄越小,专注于一件事物的时间就越短,家长可以用更有趣的事物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如果这招不奏效,再试着冷处理。可以保持一段时间的沉默,让孩子自己慢慢平静。如果孩子继续胡闹,家长也可以暂时离开,在不远处悄悄观察孩子的举动。通常情况下,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无理取闹并不能换来大人的妥协时,他们就会平静下来,而这时大人再跟他们讲道理,孩子就会比较容易接受。

儿童心理学,用爱制止和引导孩子远离坏性格——孩子任性妄为,分散注意力或冷处理,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无条件、无原则地满足,孩子会形成任性、霸道、肆意妄为的性格。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