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孩子远离坏性格——嫉妒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家长可及时疏导

  • A+

教育心理学 

引导孩子远离坏性格

嫉妒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家长可及时疏导

家里来了个三岁的小妹妹,六岁的盈盈当小姐姐了,好开心。

可是这种开心很快就消失了。看着妈妈抱着小妹妹左亲右亲,舍不得放下来,还一个劲儿地夸:“这孩子可真漂亮,让人看了真喜欢!”,盈盈走上前,拉住妈妈的手:“妈妈抱我!”

“你那么大了,妈妈哪里还抱得动!”妈妈笑着说。

“不行,我就要你抱我!”盈盈一边说,一边眼泪汪汪。

“好好好!妈妈抱盈盈。”妈妈抱着盈盈亲了一下,打趣地说:“我们家盈盈吃醋了。”

吃饭的时候,妈妈和爸爸一个劲儿地往小妹妹碗里夹菜,特别是当妈妈剥好虾,放进小妹妹碗里时,盈盈又不乐意了:“妈妈,我也要吃虾。”

“你不能吃,海鲜过敏。”妈妈说。

“不!我就要吃!”盈盈大声喊,“我就要吃虾。”

“虾给姐姐吃。”小妹妹乖巧地夹起虾仁放进盈盈的碗里,盈盈一下子拨出来,扔在地上:“谁要吃你的虾!”

小妹妹被吓了一跳,哭了起来。妈妈训斥盈盈:“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怎么当姐姐的?”

“我才不要当姐姐!”盈盈气呼呼地冲进房间,“砰”地用力关上了门。

很显然,盈盈是吃醋了,当她看到妈妈抱着小妹妹、给小妹妹剥虾仁时,就感觉自己受了冷落,感觉妈妈更喜欢小妹妹,所以就产生了嫉妒的心理。

或许有人会觉得奇怪:这么小的孩子也会嫉妒吗?其实,嫉妒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心理现象,孩子从一岁多一点开始,就会产生嫉妒心理。当看到跟自己关系亲密的人与别人亲近,比如妈妈抱着别的孩子,或者夸奖别的孩子好看、聪明时,孩子就会明显情绪低落,甚至生气、发怒。有的孩子看到爸爸妈妈亲热也会生气,也是这个原因。

虽然嫉妒是每个人都会产生的心理,但是如果在孩子小时候,家长不注意疏导这种情绪,任由嫉妒的毒苗越长越高,孩子长大后就会对比自己强的人心怀不满,甚至产生破坏、报复的心理,这是很可怕的。所以,父母一定要及时引导,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竞争观,让孩子远离嫉妒之心。

首先,当孩子因为嫉妒而难受、生气甚至发怒时,父母不要指责斥骂孩子,而是先告诉孩子自己能够体会并理解这种心情,因为嫉妒也是人类情感之一。但这是一种不好的情感,我们不能任由它发展,而是要学会转移和控制。其次,教育孩子要承认差异,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不要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既要学会欣赏他人的成功,也要学会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让嫉妒无处生根。

childrentell2.

总之,虽然嫉妒是每一个孩子心理发展的自然现象,但是作为父母,当发现孩子有嫉妒之心时,一定要及时疏导,让孩子的情绪得到健康发泄,并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坦然地欣赏他人的闪光点。

用爱制止和引导,带孩子远离坏性格,嫉妒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家长可及时疏导,家长如果不注意疏导这种情绪,任由嫉妒的毒苗越长越高,孩子长大后就会对比自己强的人心怀不满,甚至产生破坏、报复的心理。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