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问题:孩子最不满意父母的做法——限制孩子交朋友

  • 113
  • A+

家庭教育问题 

孩子最不满意父母的做法:限制孩子交朋友 

假如有的孩子孤独、不合群,家长一定先要在自己身上找一找原因,然后下点工夫给孩子创造逐渐“入群”的机会。千万不可以用自身或家人来代替孩子的小朋友。

社会学有一个重要理论就是群体社会化理论,儿童进入青春期以后(10-20岁)有个特点——年龄越大,同伴影响力越大,甚至超过父母或者成年人的影响。举个例子,父母给孩子买了件衣服,说真漂亮,同学则说真俗,多数孩子会更在意同伴意见。任何孩子都希望在群体中获得认同。这种渴望是和成年人交往完全不同的。这是“类”、“群“的体验。

近几年来,教育专家们提出一个新概念:同伴教育。就是说同伴在交往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更容易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写作能力、交往能力

资料显示:我国大约有6000万对父母承认自己教育子女失败。许多家长面对激烈竞争,不惜高额投入,把年纪很小的孩子送到这个培训班,那个学习班,家教请到家里来,试图为孩子培养特长、启发兴趣、提高技能,其良苦用心可见一斑,可痛心疾首的是此做法无情地剥夺了孩子与同伴之间交流学习的机会,导致孩子人格基础训练的严重缺失,不利于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是得不偿失的一件事。

孩子们在一起做游戏,是接受同伴教育的最好时机。孩子的潜力很多时候是在玩耍中被激发出来的。

游戏也有规则,不是谁想怎样就能怎样的。孩子们为了玩得成,玩得好,他彳不得不相互妥协退让,或者轮流尝试各种角色,体验其中的滋味。

玩耍是孩提时代的一门重要功课。在与同伴的玩耍中,孩子学会独自决定、独自选择、独自行动,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而产生责任感,建立自信心,增强独立性。他们以一颗纯洁稚嫩的童心,一点一滴地感觉生活、理解生活;他们认真地感受痛苦、感受被欺侮、感受真诚,从而激发起“维护真善美、憎恨假恶丑”的美好情感;他们在失败中克服内心的弱点,建立积极向上、不怕困难的人生观;当他们得到同伴的肯定、尊重与由衷赞美时,会形成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在与同伴的交往中,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渐渐养成,健康的兴趣爱好日益形成,各种技巧、技能得以良性发展,辨别真假判断是非的能力也大大提高。

赵锁仙是山西煤城阳泉的一位女作家。她教女有方,1997年,大女儿婷婷考中南开大学。1998年,小女儿婷婷考上清华大学。2001年,婷婷被录取为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2002年,婷婷直读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2003年,婷婷被录取为北京大学博士生。她总结教子经验其中有一条是:同伴相处很重要。赵锁仙这样认为:同龄人之间的相互教育是一笔可行性资源。今天的孩子们吃得好、穿得好,生活环境舒适,学习条件优越,然而孩子们却很可怜、很孤单,他们完全生活在成人世界中,生活在长辈的包围圈中;他们被严严实实禁锢在四角房子里,壁垒森严的防盗门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切断了他们与同件交往的一切机会。“没有小伙伴,没有欢笑声,只有做不完的作业”,构成大多数城市孩子普遍的生存状态。

赵锁仙曾思索这样一个问题:两个女儿为什么能够同步发展共同进步呢?完全在于她们年龄相仿,成长环境一样,心理特征相近,她们的课程也仅仅相差一年,相互的影响和感染无所不在。两个孩子像两朵怒放的花蕾,跃跃欲试争香斗艳。婷婷的刻苦上进自成风格,学习自觉性已经养成,妹妹试图和姐姐较劲,比着学,双双互动,形成一个很好的“竞技场”,争先恐后,各不相让。

楼下那片很小的空地上,永远活跃着两个女儿和小朋友们活泼欢快的身影。他们永远是那里的小主人,他们一起唱啊、跳啊、说啊、笑啊。他们不停地变换着玩的花样:跳绳、跳方、踢健子、丢手绢、堆沙堆、过家家、捉迷藏,互相追逐,奔跑跳跃,总也玩不够。总能听到他们的雀跃欢呼声,嬉耍逗闹声,不到很晚很晚,那里很难安静下来,直到那里没有一点声音了,姐妹俩才手牵着手回家。

每到星期天和寒暑假,房前屋后的小朋友、三五成群的小同学总喜欢找两个女儿一起做游戏、一起做作业、一起朗诵、一起做手工孩子们出入我家频繁,欢声笑语不断,可爱的孩子们甚至把我家当成他们的“第二个家”了。直至现在,每次放假,女儿的童年伙伴、小学同学、中学同学以及高中同学,一拨又一拨到家里来,或痛快地玩一通,或尽兴地聊一聊,或开心地吃一顿,畅叙别后情谊,话说各自学习、生活情况,交流所见所闻不同感受……

两个女儿在众多的同件们中吸收养分、丰富自己,她们在与同窗、朋友的亲密共处中天天向上、健康成长。衷心感谢同件们、同学们给予女儿很多很多,这是她们一生一世的无价财富,他们会结伴同行到很远。他们互为镜子,共同努力;他们相互鼓励,增添力量;他们相互祝福,畅想未来!

法国作家莫罗阿说:“学校里的同学,比父母是更好的教育者。”孩子在与同伴一起玩耍中,学会了做事情,懂得了很多以前不懂的东西,知道了很多游戏规则和社会规则,使各方面的能力逐渐得到了提高,社会化进程也循序渐进地完成了。

所以,儿童的伙伴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同伴是个大学校”这个说法—点也不过分。

一些父母因害怕孩子会受到欺负,所以不希望孩子和同伴一起玩。

其实,父母的忧虑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家家只有一个孩子的今天,适当的监护的确有必要。但不要忘记了,父母自己也是在大孩子的“欺负”下长大的。小孩子和大孩子一起玩,当然处于劣势,他们的力气不够大,智慧不够多,被欺负的时候很多。但是,正因为这种似乎力不从心的活动,才大大地剌激了孩子智力发展中的“最近发展区”,迫使他们不断学习新东西。同时,多数大孩子并非真的蛮不讲理地欺负小孩子,而是因为比小孩子懂更多的道理,他们带动小孩子懂得该懂的东西,弓I领他们往一个被社会认可的社会成员的方向走。无形之中,这些大孩子充当了父母

无法充当的“指导者”、“教练员”和“师傅”的角色。

其实,和同龄孩子一起玩,道理也是这样。你在这方面比我强,我在另一方面比你强;你力气比我大,我脑子比你活;你的棋下得好,我琴弹得好……如此这般,孩子们在一起,互相给对方搭建着“脚手架”,他们互相模仿着、比试着、商量着、冲突着。在这种模仿、比较、冲突和合作中,孩子们就慢慢地进步了,变得更聪明了,更懂规矩了,于是他们慢慢地长大了。

151

因此,不要过多限制孩子的活动。应让孩子有充分的自由与小伙伴交往,以免养成“独来往、不合群“的性格。

陪伴孩子成长,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孩子交朋友的问题上,父母给予他们适度的指引与设限,这样,孩子如果面临交友的困难,也能主动与父母作进一步的沟通

教导孩子应交怎样的朋友前,先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朋友吧,让孩子更实际、更真实地从父母身上学到应如何交朋友。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