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识别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的沉默,可能是无声的抗议

  • A+

教育心理学 

正确识别孩子的逆反心理,安抚孩子的反常情绪 

孩子的沉默,可能是无声的抗议 

爸爸生气地对妈妈说:“我看咱龙龙的名字起错了,应该换一个字才对。”

刚刚加班回来的妈妈一边挂衣服一边问:“才带了一天孩子就这么不耐烦了?你说说看,换哪一个字?”

“换‘聋子’的‘聋’。”爸爸没好气地回答。

妈妈笑了:“哪有这样说自己孩子的。怎么,龙龙又惹你生气了?”

“叫他做什么都不听,有时候说好几遍,他还是不理不睬,就跟没耳朵似的,你说应不应该换‘聋子’的‘聋’?”爸爸气呼呼地说。

“孩子不理你,肯定是有原因的。”妈妈说,“或许他正在做某件事,专心致志,所以没听见。”

“好吧,就算有的时候我声音小,或者离他远,跟他说话他听不见,但有的时候我明明就在他身边,而且很大声跟他讲几遍,他眼皮都不抬,看都不看我一眼,还是自顾自做自己的事情。”

“然后呢?”妈妈问。

“然后我就不让他做!”爸爸行使了自己的权威。

“然后孩子就又哭又闹,对不对?”

“是啊,”爸爸无奈地说,“你带孩子的时候也是这样?”

“以前是这样。我跟他说话,他不听,就像没长耳朵一样。但孩子的听力是绝对没问题的。所以后来我就想,孩子这样肯定是有原因的。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孩子不是听不见,而是没听进去。因为他不想按照我们说的去做,所以就采取无声的抗议。”

“小小人儿,倒有主见了。”爸爸摸摸头,说。

“当然,孩子也是人,怎么会没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后来,我会和他商量,蹲下来说话,看着他的眼睛,而不是远远地命令。这样,情况就好很多了。”妈妈微笑着回答。

让孩子把饭吃完,孩子碗一推,跑开了;叫孩子洗手吃饭,孩子眼睛盯着电视,一动不动;让孩子不要跑得太快,孩子反而加速往前……这种种情形,似乎每个孩子身上都发生过,爸爸妈妈也因此叹气:“孩子怎么跟没耳朵似的,说什么也听不见。”其实就像龙龙妈妈说的那样,孩子听力绝对没有问题,不是听不见,而是没听进去,或者根本就不想听。

picky

孩子从三岁开始,就逐渐形成自我意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当大人的吩咐或命令与他们的想法相悖时,他们会选择将自己的耳朵闭起来,置若罔闻。这也是孩子叛逆期的一种表现,不是大声地抗争,而是无言地反抗。

对于孩子的这种表现,有的大人会很生气,于是就拿出家长的权威,大声吼骂,用强硬手段迫使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最后自然是大人叫、孩子哭,弄得鸡飞狗跳。其实无论多大年纪的孩子,都希望家长能以平等的身份和他们说话。就像龙龙妈妈所说的那样,蹲下来,用温和的语气与孩子说话,孩子就会听话得多。假如总是粗暴地命令,那么孩子长大后不是越来越叛逆,就是变得懦弱、无主见。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