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青春期教育
人际交往的烦恼——同学关系分析和建议
同学关系的分析
现在,学生中有人际交往烦恼或障碍的大约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脾气暴躁,容易冲动;二是性格孤僻,过于内向;三是唯唯诺诺,不敢表达自己的内心所想,怀着怨气从众,最终反而会被同伴认为不真诚,不可交。
案例(一)中的学生就属于第三种性格的学生。前两种性格的学生虽然朋友不多,但是也能够交到很知心的朋友,但是第三种性格的学生却往往会招致伙伴的误解,付出也不一定有收获,在整个过程中,自己很受伤,伙伴们还会觉得有被欺骗的感觉。
案例(二)是关于女孩儿之间的同学关系的。都说女孩儿事儿多,青春期的女孩儿尤其这样。女孩子们多半害怕孤独,苛求归属感和认同感,做任何一件小事儿都喜欢有个伴儿,或者呼朋引伴地去做。女孩儿更容易看重自
己在别人心目中的位置,在情感上往往占有欲较强。
在多年的从教经历中,我曾经无数次遇到或从同事口中听到这样的认知:现在的孩子或许是独生子女的缘故,太孤单了,把朋友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同性之间的友谊也往往相处得像恋人一般。这或许与家庭成员的单一有关系,但更多的还是与女孩儿的性格特征以及孩子们个体成长的背景有关。
女孩子凑在一起,大都喜欢聊自己的隐私、秘密,甚至会采取用隐私交换隐私从而达成关系铁的目的。
其实这是很不可取的。青春期的孩子心智并不完全成熟,并不能很清醒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会有怎样的后果,甚至都没有为自己言行负责的强烈意识,很容易导致以秘密交换为前提的友谊反而没有了秘密可言。
案例(三)是关于被边缘化的学生的。仔细观察今天的中学生群体,总有那么几个孤独的身影,他们往往很安静、很乖顺甚至很边缘化,常常容易被人忽略。但是他们的内心往往很渴望友情的滋润。这些孩子在自己的封罩中习惯了沉默的现状,没有勇气去改变也懒得去改变。可是,旁观他们的精神面貌,则会发现,他们安静得几乎没有生气,小小的年龄却老气横秋,找不到任何生命的光彩和价值。
给青春期孩子及家长的建议
针对案例(一)中这样的孩子,首先需要我们细心观察,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他们必要的引导,以此帮助他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好。
对于案例(二)中女孩儿之间的私密事,作为老师,在这个阶段,需要不断地从多角度、多层次引导女孩儿,让她们与人交往的视野更开阔,胸襟更宽广,兴趣更广泛而高雅,不要整天斤斤计较于小儿女的情感,阻碍了成长道路上对阳光的摄取。
对于案例(三)中的孩子,我想,学校教育在教会孩子们学习,用丰厚的知识武装孩子们的头脑的同时,还要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塑造得更灵动、更多彩、更有生命存在的魅力,这才是最重要的任务。因为我们从事的是一个''让人成为一个更严格意义上、更能称其为人的人”的事业。我无法忽略这样的本应绽放却处于即将凋零状态的花朵。
可是,对案例(三)中这样的家庭教养方式,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家长的工作,站在和家长的同一战线,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又要从孩子终身成长的角度出发,对家长朋友说明事实并陈以利害,在具体的事情上给家长提出一些建议或意见,恳请家长朋友的理解和支持,这才是对孩子有利的事情。
青春期教育:人际交往的烦恼——同学关系分析和建议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