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青春期心理密码:活出精彩的自己——不要丢失自己的心(一)

  • 132
  • A+

解读青春期心理密码 

活出精彩的自己——不要丢失自己的心 

班里的孩子最近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不是肓目自大,就是盲目自卑,一切跟随别人行事。十四五岁的年龄正是最容易被同化的年龄,无论是哪一种表现,都不是孩子们应有的健康心态。于是,我决定利用一节活动课带着孩子们做点小游戏,孩子们听了以后很兴奋。

一上课,我发了一张白纸给孩子们,并告诉他们要在一分钟内写出自己的至少3个优点,再用一分钟写出自己的3个不足之处。对于这两个问题,我发现孩子们写起来并不困难。接下来就有困难了:同桌之间,把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配上用以说明的例子说给对方听。

除去羞涩以外,孩子们突然发现,自己找不到事例来证明对自己的评价。

我让孩子们换一种方式:让对方找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举出实例。这就简单了很多。

紧接着,我问孩子们:“现在你们再想想,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与同桌说的是否一致?”孩子们都点头。我笑了,告诉他们:“其实不是。原因有二:第一,你们从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是个怎样的人,所有自恋和自卑的认知都是盲目的。第二,你们很容易在自己没有明确想法的时候盲从。”

我告诉孩子们:“盲目自恋会蒙蔽住自己的双眼,盲从则会失去理性的判断。”

我给孩子们讲了这样一个古希腊的神话故事:“有一天,英俊的美少年纳喀索斯,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美丽的影子,一见倾心,再也无心顾及其他的人和事,一直留在水边不忍离去,最后憔悴而死。后来人们就用纳喀索斯来命名自恋症,专指那些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的人。”

接着,我给孩子们分析了自恋的表现:“自恋的人往往表现为自我重视、夸大,缺乏同情心,对别人的评价过于敏感等。他们一听到别人的赞美之词,就沾沾自喜,反之则会暴跳如雷。他们对别人的才智十分忌妒,有一种’我不好,也不让你好’的心理。在和别人相处时,他们很少能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的情感和需要。由于缺乏同情心,他们的人际关系很糟,容易产生孤独、抑郁的心情,加上他们有不切实际的高目标,往往易在各方面遭到失败。”

我提醒孩子们:“反思自己,我们在哪些方面上存在这样蒙蔽了双眼的事情呢?”

孩子们开始思考,我让他们在白纸上的第一列写出自己比别人强的地方,在第二列写出比别人强在哪里,在第三列写出这个别人是个别人还是大部分人。写自己的不足之处时也用同样的办法。最后,大家彼此交流分享

很快,孩子们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事情——大家答案的相似度极高。这说明了一个问题:你我他彼此之间没有很大的差距,谁也不比谁强很多,谁也不比谁差很多。我们既没有自恋的资格,也没有自卑的必要。我们应该做的是弥补彼此之间细微的不同,扬长补短。

我问孩子们:“怎样才能走出自恋的怪圈呢?”

孩子们答:“少关注自我,多关心别人。”我很感动,孩子们的眼光总是那么犀利,孩子们的心灵也总是那么细腻。

qc7

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一书中阐述了这样的观点:幼儿的爱遵循“我爱因为我被爱”的原则。华盛顿精神分析学院研究员维奥斯特认为,通过爱,人们可以超越人生。

我接着告诉孩子们:“生活中最简单的爱的行为便是关心他人,尤其是在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生病时,能及时地送上一份问候,会得到对方真诚的感激;同学在学习上有困难时,尽力相帮,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好友心情烦躁时,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理解他,好言抚慰,人间真情自然会萦绕在你的身旁。只要生活中多一份对他人的爱心,自恋症便会自然减轻或消失。”

“同样,有自卑心理的人或习惯于盲从的人一般来说都具有依赖心理,缺乏自信,自以为难以独立,心甘情愿地从属于别人,任凭别人摆布;常常感到自己很渺小,尤其是在自己拿主意时,就会一筹莫展,像是一艘迷失了航线的小船;总认为别人比自己优秀,比自己高明,比自己强大;非常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宁愿放弃自己的个人爱好和主张,只要能找到一座靠山,时刻得到别人的呵护,就觉得很满足了,因而使自己越来越懒惰,越来越脆弱,越来越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

孩子们都陷入了思考。我又问他们一个最近刚出现的问题——小学科上随意换座位现象。前几天,一位任课老师大为震怒,因为那节课上,有许多同学私自换了座位,跟自己要好的同学坐在一起,其中不乏班干部。我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呢?“孩子们回答:“看到别人换座位自己就换了。”

我说:“这就是盲从。所谓盲从,就是不问是非地附和别人,盲目随从。说得通俗一些,就是别人干什么,你也干什么,没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人云亦云

我问他们:“时下最流行的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之所以口碑不错,在于什么?”

孩子们经过一番激烈而又兴奋的讨论后,告诉我“公平、独特”,并且解释说:“老师们不看人,只听声音,每人根据自己的感受去判断要不要这个学生,只看选手有没有独特的地方。”

我赞同:“可见,保持独特的自我多么重要。”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