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方法策略:5~7岁孩子由探索精神到探索文化

  • A+

家庭教育方法策略 

5~7岁孩子由探索精神到探索文化

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一步步逐渐从低层次走向高层次,从物质走向精神,我们要相信孩子,只要我们不拼命破坏,孩子就会按照自然的轨迹去发展。

孩子们从用感觉器官去认识物品,发展到去探索物品的特质,再发展到用物品去创造以达到自己的内在精神目的,再发展到探索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探索人的精神内涵以及精神的表达形式。

孩子会自然对文化产生兴趣

孩子到了5岁,就慢慢地脱离了物质本身,更加深入地使用物质来达到自己的精神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开始探索人内在的想法,感情,感受等是怎样被表达出来,这些不属于物质的精神产品是怎样呈现的,孩子们逐渐注意到人用纸和笔创造的作品对于人的作用,于是他们非常痴迷于这样的表达。到这个时期,如果成人没有从小逼孩子们学习文化知识,他会自然地不可阻挡地对文化学习发生兴趣,孩子们要画画,要写字。

孩子们会迷恋上识字、绘画、音乐舞蹈这些精神表达的语言。当孩子有需要表达冲动时,他们从小受到的人类文化的影响就显现出来,他们一定会选择使用图画文字方式来表达自己。几乎所有有着正常自由工作的孩子1~5岁,都会自然地对符号产生的意义感兴趣,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去探索数字、文字、绘画。如果有很好的音乐欣赏和绘画欣赏戏剧的引领,孩子们就有机会发现这些艺术行为是如何表达人的思想和情感的,孩子们也会试图创造出这些形式来表达自己。

其实,文字,数字,音乐,绘画,戏剧,舞蹈,都是人用来表达自己的符号,当将它们介绍给孩子时,需要将这些语言所表达的内涵和创造者当时的想法一起介绍给孩子,在孩子最初练习使用这些人类精神玩具时,我们应该不要把孩子的注意力过多地引向技术和知识,而是让孩子为自己能用这些精神玩具去玩而感到愉悦。

有很多家长以为这些语言本身是重要的,很早就让孩子去学舞蹈、学美术、学音乐。其实这些都是表面的依附和工具,最重要的是孩子内在有没有可表达的内容。

camping4

我们这样来说明精神与表达之间的关系:

假如正是晚饭的时间,一个音乐家走在回家的路上,他的肚子正饿得咕咕叫。他走过一家人的窗前,这家人正在做晚饭,饭菜的香气从窗口飘出,顿时在这个音乐家的内心产生一种美好的情怀,由此他想象到一个美好的夜晚,一家人围坐在铺着美丽餐布的餐桌前用餐,餐桌上点着漂亮的蜡烛,显得温馨而亲切。音乐家为自己的想象感动着,回到家后,顾不上吃饭,马上伏案挥笔将这种感觉记录下来,但是他用的不是文字,也不是图画,而是一段美妙的音乐。这就叫创作灵感,之后他就有了一部美妙的作品。某一天晚上,在音乐会上,他演奏了这首乐曲,大家不会知道这是音乐家在一个傍晚,闻到别人家饭菜的香味后产生了创作的灵感才创作出来的音乐,大家只听到了很美的音乐,听上去好舒服,好美啊!

如果那个傍晚从那个温馨的人家窗前走过的是一位饥饿的画家,那么可能这位画家回家会拿起画笔通过颜色和符号把饭菜的香味给他的美好感觉表达出来。同样,当他的画在展览馆里展出时,大家看到这幅画时,也不知道这幅作品的灵感来自画家在某个傍晚偶尔闻到的一次饭菜的香味,大家只觉得看着这幅画,带来的感觉很美,似乎自己也曾经有过。

如果那天晚从那个飘着香味的窗前走过的是一个诗人,他就会用诗去表达;如果是一个文学家他可能就会写一段散文;如果是一个科学家他可能就会去研究香味的成分是什么。而大多数人闻到这样的香味,回家会创造出自己喜欢的饭菜享受一通。但也会有一些人根本就没有留意这个香味,更不会留意这种香味给自己带来的感受是什么。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有没有创作,最关键的是看你内心有没有感受,或有了感受以后愿意不愿意去表达,有没有愿望去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人类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创作实践,才使人类的精神品位高于其他动物,也使人在了解到自己生命状态时,可以以此来评价自己的生命是否有价值,自己的生活是否有意义,是否能超越已有状态,实现满足身心需要的理想和目标。只要有了这个超越,创造出来接近于理想的作品,这个过程会让人觉得有意义。

家庭教育方法策略:5~7岁孩子由探索精神到探索文化,孩子会自然对文化产生兴趣。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