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心理学:​读懂宝宝的肢体语言——宝宝笑,妈妈也要笑

  • A+

儿童行为心理学 

读懂宝宝的肢体语言,才能更好地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宝宝笑,妈妈也要笑

宝宝的笑大致会经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阶段一:自发性微笑

细心的妈妈可能会发现,宝宝在刚出生后,特别是在睡着的时候会笑。这就是自发性微笑,也被称为“天使之笑”。这种自发性的笑发生在宝宝出生后的0~5周。这种早期的微笑通常可以在没有任何外部刺激的情况下发生,大多发生在婴儿睡眠中和困倦时,是突然出现的,低强度的。

新生儿会对自己所感受到的事物表达出自己的喜恶。当宝宝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时,当宝宝的精神状态良好时,或者当他们对所处的环境的舒适度感到满意时,尽管此时没有明显的外界刺激,他们也会自然地出现面部表情变化,这种笑被称为“无人自笑”。这个时期的微笑其实是反射性的。而且,有意思的是,这个阶段的微笑存在性别差异,女婴自发微笑的次数比男婴多。

阶段二: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5~6周的宝宝,能够区分社会性和非社会性刺激,对人声和人脸开始有偏好选择,此时宝宝明显对社会刺激笑得更多,即出现了最初的社会性微笑。社会性的笑是由于外部刺激而产生的,这其中包含了宝宝对外部世界感受的表达与对周围人的情绪回应,是具有社会意义的笑。比如,当你用手轻触他的小脸蛋,或者抱着他哼唱摇篮曲时,他会给你一个灿烂的笑容作为回报。当宝宝看到熟悉的面孔或新奇的事物时,嘴里就会发出呵呵的笑声,并且伴随手舞足蹈。尤其使人感到惊奇的是,即使是先天性失明的宝宝到了这个阶段,也能学会微笑,这是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其熟悉的人的声音或触觉来感知笑这个动作,以及由这个动作带来的声音和空气振动。

这时,爸爸妈妈应该仔细观察,多给宝宝创造让其高兴的机会。

阶段三: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这种微笑一般发生在宝宝3.5~4个月之后,随着宝宝分析刺激内容能力的增强,宝宝开始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微笑了,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性微笑。见到家人或者熟悉的人,宝宝经常会微笑或大笑,但见到陌生人时,宝宝往往就会警惕和防备,甚至引发退缩反应。

研究表明,宝宝与他人交往的第一步即是对外界刺激报以微笑,这不仅是宝宝精神发育方面的一次飞跃,同时也对宝宝的大脑发育有积极价值,有助于促进宝宝的智力发育。这种微笑和宝宝睡觉时面部肌肉收缩而呈现的“笑脸”不同,这是一种人际交流,是对成人逗笑的回应。一项观察婴儿从第3周至6个月期间生活的研究表明,婴儿能用微笑回应妈妈的情绪行为,婴儿的微笑与妈妈的情绪行为密切相关。

因此,爸爸妈妈应该多陪宝宝玩耍,用愉悦的语言、表情等来促使宝宝多笑、早笑。

当宝宝长到6~9个月时,一般不会再因为认出某个熟悉的人或东西而笑了,因为这对他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了。此时他会转头朝向你,并且捕捉你的眼神,先向你微笑了,他渴望与你分享他的喜悦心情。如果他成功做了某件事,他会很短暂地对自己笑一下,然后把笑脸转向你,似乎在说:“看,我做到了,我很高兴,你高兴吗?”此时的你一定要给宝宝一个积极的回应,这将有助于帮他树立信心并做得更好。

babyspeeking1

当宝宝快1岁时,他的智力发育得更加成熟,开始懂得表达自己的需要。此时,笑容也是他用来表示需求的手段。如果他需要什么,他不但会用小手去指或做个手势,他还知道如何运用表情来配合。慢慢地,宝宝越长越大,笑容也代表了不同的含义。妈妈也就更需要了解宝宝笑容背后的含义了。

需要注意,宝宝的笑脸也是了解其营养均衡状态的“晴雨表”。从宝宝的发育进程来看,一般宝宝在出生后2~3个月时就可以在父母的逗引下露出微笑。可是有些宝宝却不会笑,小脸严肃,表情呆板,这时父母就要小心了,因为这多半是体内缺铁所造成的。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最好带宝宝去医院做一个微量元素检查。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