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家庭互动关系——过程比结果重要

  • 139
  • A+

教育心理学家庭互动关系

传统型的家庭互动关系强调父母的权威和权力,以命令的方式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以父母的意见和主张为中心,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需求。在对待孩子上,以限制居多,容易在生活上娇惯孩子,在错误上羞辱惩罚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的孩子生活在父母的条条框框里,没有自己的主见,以服从和退缩为习惯,丧失了独立精神和能力。

民主型的家庭互动关系强调平等和交流,以孩子的自然成长为主旨,给孩子足够的地位和权利,尊重他们的意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愿望与想法,父母努力理解孩子,不刻意要求孩子按大人的意愿做事。孩子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能够养成个体意识、自制能力,会与人恰当地交往,对他们成长为一个全面的人有很大作用。

过程比结果重要

由于中国文化传统及现行家庭教育模式的影响,家庭内部的信息多为单向流动,从父母处发出,到孩子处截止。父母依自己的心愿、兴趣、打算来安排孩子的生活。孩子没有能力选择时,他们会被动接受父母的决定。一旦孩子长大了,有了自主意识,他们会本能地加以抗拒。这时,父母会明显感到教育子女的重重艰难。加上人到中年,各方面都感觉到危机与压力,常能在他们的信中体会到心力交瘁的叹息。另一方面,孩子在十几年成长的过程中,做惯了信息的接收者,被灌输得太久,他们的个性很弱,独立性差,像刚出壳的小鸡,摇摇晃晃,还不会往自己的人生画卷上涂抹色彩。

我们收到一封孩子写来的信,也许,父母平时从来不知道孩子会想到这些,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在父母眼里不懂事,不开窍,只知道玩,不体会父母苦心的孩子想了些什么。

比如说家长。虽然他们为我的成长付出了很多,但有时他们确实是个大麻烦(可能有些不妥)。

赏识教育提倡的是家长和孩子做朋友。主观地说,我赞成这种观点,但客观地想一想——说句实话,这不大可能,尤其是对我们这些孩子的家长。其一,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这种“父教子亡,不亡不孝”的说法,早已印在了我们的脑中。有些家长为了脸面,甚至不愿去改变。而大多数家长可谓是力不从心,一旦发起火来,不管三七二^一,又把几千年的陈旧思想搬了出来。其二,所谓的朋友,这家长们又能了解多少。其实,平时我们所谓朋友,只是认识人的代名词。真正可以称得上朋友的人并不多。歌中唱道“朋友一生一起走”这是何等真诚!他们能体会到吗?

我想,交流应是相互的,我们应对父母说心里话,那他们就更应该对我们说心里话。有人调查过美国孩子愿对父母说心里话的比中国孩子多得多,那么,反之,有没有人调查过美国家长对孩子说心里话和中国家长的这种比率又是多少呢?

当然,教育是父母和子女共同的事。我们并不能只一味要求家长做这做那。在适当的场合和时间,我们也应做些什么,一方面是完善自我,一方面是给父母的努力一些回报(有时这会是统一的)。我也曾试着去安慰他们,但反复无常的态度令我大失所望。家长不能很好地接受我们,将使我们越来越缺乏表现自我的能力。这是很可悲的。想到这些,我难以自拔。我哭了,这是我上中学以来头一次哭。

170

我们应该努力建立一种互动式的家庭教育模式,让父母孩子在这种模式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互动是通过交往而实现的双方在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其实质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家庭是互动的群体。互动过程孕育社会的精英,也输送社会的“逆子”,其中的差别是什么?什么样的家庭互动充满活力呢?

在我们现在的家庭关系中,有两种较为典型的互动关系。一类是传统型家庭,受中国文化传统、等级观念等的影响,家庭互动带有家长制的色彩;另一类是民主型家庭,互动关系重在父母和孩子的双方感受,注意提升孩子在家庭中的独立个体地位。显然,我们提倡更为民主、更为重视个体成长的家庭互动。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