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心理学:家庭互动关系——父母是老师还是保姆?

  • A+

家庭教育心理学家庭互动关系 

传统型的家庭互动关系强调父母的权威和权力,以命令的方式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以父母的意见和主张为中心,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需求。在对待孩子上,以限制居多,容易在生活上娇惯孩子,在错误上羞辱惩罚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的孩子生活在父母的条条框框里,没有自己的主见,以服从和退缩为习惯,丧失了独立精神和能力。

民主型的家庭互动关系强调平等和交流,以孩子的自然成长为主旨,给孩子足够的地位和权利,尊重他们的意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愿望与想法,父母努力理解孩子,不刻意要求孩子按大人的意愿做事。孩子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能够养成个体意识、自制能力,会与人恰当地交往,对他们成长为一个全面的人有很大作用。

父母是老师还是保姆?

父母负有养育的责任和义务,是孩子生命的创造者,但不是孩子的保姆。现在的父母中又不乏保姆式的教育,在孩子的吃喝穿用等物质生活上考虑太多,投入太多,把孩子当作一个会消费的私有物,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求和个体独立性,并为能给孩子提供这些而自豪。

曾有一富商放言道:我的钱不光够我用,够我儿子用,连我孙子辈都够用。这样的“豪言”没有几个父母说得起,但几乎都有这种心愿,尽自己的能力给下一代留点财富,恨不得要陪孩子走完一生。

这样的教育只能造就消费机器。父母在为孩子提供无微不至的生活关照的同时,也就抑制了孩子进入社会创造生活的需求和能力。在父母衣食无缺的羽翼下,退化了他们自己的“求生“本能。

这其实是件可怕的事。

父母是孩子的人生启蒙老师,但不是孩子的家庭老师。以指导学习作为和孩子交流的唯一途径,一切以学习的话题为中心,会丧失父母应起的许多重要作用。如做人的身教,生活小事上的点滴影响等。这些都需要在家庭环境里通过一点一滴的小事渲染给孩子,以一种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的状态感染孩子。

父母做孩子的老师,容易使孩子养成依赖的习惯,在课堂上反而易分心走神,不会独立思考问题,对以后的学习发展是一大隐患。当父母到了不能辅导的阶段,拄惯了拐杖的孩子会不适应自己学习而成绩下降,打击自信。有一对父母很放心孩子的学习,因为孩子的姥姥是小学老师,在姥姥的教导下,孩子学习很好。直到有一天姥姥生病住了一段时间医院,孩子的学习才显露出了大问题。

又一封信里讲了在父母充当贴身陪读的过程中,孩子在学习上变得依赖的事情:

二年级时,孩子的作文主要是以看图说话为主,老师对孩子的要求是能把意思看懂并写清楚、语句通顺就可以了。在这方面我犯了一个错误,因为我对她的要求太高了,写通顺了不行,还要写生动,一个二年级的孩子哪来的那么多的好词好句呢?有很多字她还不认识呢。没办法,孩子把写好的作文往我手里一塞:“妈妈你改吧。”改了这一篇,下次我还改。

对这样的行为,老师一直持反对意见,可我就是怕影响孩子的平时成绩。因为在幼儿园时,老师就说过我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这是我的一块心病。我不能让孩子因为这一点而伤了她的自尊心。我要让她强起来,我要帮助她认识到“我行,我一定行”。可是我的方法错了,助长了孩子的依赖性,以至于孩子无论做完什么家庭作业,都是把本子往桌子上一放:“妈妈你检查吧。"

后来的事实告诉我,我已养成了孩子的懒惰行为,一向的包办只能是害了孩子。

而且,父母在家充当老师的角色会让孩子觉得家是另一个学校,没有新鲜感和剌激感,心理上不放松。

tablemaners2

父母就是父母,虽然兼有养而教的责任,但决不是保姆,也不是老师,而是一个把孩子逐步引导进社会、帮助孩子实现社会性的引路人。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迟早是要进入社会生活的。他们的适应能力如何,将决定他们的人生。万贯家财帮不了孩子,只会学习也像缺腿的桌子般站立不稳。最好的做法就是在十几年共同的家庭生活中锻炼他们,教给他们适应的能力。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