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要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 A+

家长教育 

要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你是“控制型家长”吗?

14岁男孩睡懒觉被母亲掀被子,一气跳下12楼”一看到这条热门新闻的推送时,我刚好在和一位妈妈交流怎么哄孩子睡觉、催孩子起床的问题。14岁的重庆男孩小勇,因为妈妈早上掀开他的被子不准他睡懒觉,起床后顺势从12楼跳了下去......好在11楼的防盗钢丝网将他拦住。

因为起床气而哭闹、发脾气的孩子很常见,失去理智进行“自杀式”的自我伤害却很少见。孩子在此刻突然爆发的冲动往往是常年累积的不满和怒火,在一瞬间被点燃所致。孩子跳楼的背后,妈妈的唠叨和掀被子看似是平常动作,却成为将孩子推向极端的“罪魁祸首。

突然想起以前一位女同事的经历:婚后和公公婆婆同住,婆婆是个极为霸道的人,家中大小事务一定要按照她的想法安排。大到婚礼的举办婚房的购买和布置,小到孩子的饮食和衣物的选择,甚至连家里买了新的盆景都要指点一番位置的摆放。

性格温柔的同事虽然对婆婆心有不满,却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想法。直到有一天,婆婆随手扔掉了同事新购入的儿童益智玩具,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同事和婆婆大吵了一架,还生气地砸坏了家里的摆设。

突然的爆发源自长期的压抑,女同事在婆婆的“强硬控制”下得不到正常的情绪纾解,心理上受到挤压而做出惊人的行为。当一种关系变成“控制与被控制”的模式时,危机的到来是迟早的事。

心理学上有“控制型人格,,的说法,这种人格特质投射到家庭关系中就出现了“控制型家长”的家长类型。出于对孩子的关爱,这些家长想掌握孩子的生活,希望孩子的成长按照自己设定的路线进行。当“控制过度”时,孩子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变成被塑造出来的附庸。

nature3

又想起好友玲的妈妈就是典型的“控制型妈妈”。从小到大,玲每一天都在妈妈的计划中度过,作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每天练习几个小时的钢琴,衣服鞋子要如何搭配,甚至连玲的交友她妈妈都要了解得一清二楚。

成年以后的玲致力于“远离家长”,甚至非常抗拒每一次回家团聚。

对她而说,常年被妈妈管教和安排让她产生了一种恐惧——生活并不属于我自己,而属于我的妈妈”,母女关系陷入了一种疏离状态。同时,玲的性格中逐渐展露出自己“强硬”的一面,这是妈妈对她潜移默化的施压带来的后果。

武志红谈到父母强势入侵孩子学业时,写道:“(孩子)会通过无论如何努力都不能学好的潜意识自伤方式,表达对抗。”

控制型家长很难让孩子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就像好友玲——作为个“被控制的对象”,对妈妈始终抱有难以释怀的叛逆和反抗,成长期没有能力反抗妈妈的强势,成年后就在工作、婚姻上努力与妈妈的期望背道而驰。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