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不满意父母的做法——逼孩子读书,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

  • A+

孩子最不满意的做法——逼孩子读书 

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

“就这样能行吗?这样甭想上大学!爸爸妈妈真不知道这么辛辛苦苦、整天满身泥水的干到底了为了什么?”长期以来,这种想法成了规劝孩子们的尺度,孩子们对这句话也要默默地服从

——和田加津

教子切忌功利心,减压减负的平常心态更有助于孩子成才。希望孩子成才,是所有家长的美好愿望,如何培养子女成才,也是家庭教育中一个重要的话题。在家长们的教育心得中,家长“平常心”成为孩子成功的一个“关键词”。

适当的期望可以成为孩子进步的动力,促进其成才,但如不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智力水平,盲目地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虽经努力还是达不到要求,就会使孩子丧失信心。

教育心理学认为,积极、恰当的期待,对孩子具有良好的激励作用。中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意识,能理解父母对他们的期待,并能做出一定反应。家长如果根据孩子的特点,对孩子提出恰当的期待和要求,这更容易产生良好的“期待效应”。

对于孩子的要求要严格,方法要得当,目标要切合实际,要使孩子能够接受。不切合实际的目标使孩子在每一次达不到它时感到失望,而一次次的失望对孩子的自尊心都是一次挫伤,既而使孩子对父母提出的目标感到恐惧

然而,有些父母很少考虑孩子的能力、年龄和原有基础,对孩子提出一些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比如硬性地规定孩子必须完成什么样的指标:考试成绩一定要“双百”,至少也要在班里位居前三名;片面地要求孩子学习多少知识:今天强迫孩子参加这个补习班,明天强迫孩子去上那个辅导课,琴棋书画样样都不能缺。这些强人所难、拔苗助长式的做法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孩子每天都在为实现父母给自己苦心设计的“宏伟蓝图”而拼命,节假日也得不到必要的休息,久而久之当孩子感到心力交瘁、再也无法承受这些压力时,他们就会以言语或者行动来进行反抗。

有一个孩子曾说:“我觉得自己很没用、很无能,每当看到父母满怀期望的目光,就非常难过,不知如何做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如今,一看见书就怕,真想把它扔出去……”据报道,在我国17岁以下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中小学心理障碍患病率达21.6%~32.0%。有关专家分析,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是孩子产生压力的主要原因。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16岁的女孩吴薇初中毕业时因成绩不理想没能直接升入省重点中学。最后多方经过努力,自费进入了一所省重点中学。然而,因重点中学竞争激烈,一个学期下来,薇拉显得有些吃不消,消瘦了许多,数次考试后,成绩一直不隹,她的自信心一次次地受到打击,面对疼爱自己的母亲,薇拉诸多委曲化作一个请求:“我要转学。”但爸爸却大为恼火,认为花了那么多的心血和钱,好不容易才把女儿送入省重点中学,现在说转就转,忍不住一指头戳到女儿的脸上。想不到第二天晚上吴薇却没有回家,父母一连找了几天,仍不见吴薇的踪影,直到第五天,才接到通知,女儿在滇池湖畔投湖自尽了。

exams7

显然这是一个不该发生的悲剧。其主要原因是吴薇的父母,尤其是她的父亲,对她的期望值太高,希望她能够进入省重点中学,然后考入重点大学,学有所成,最终成为一只展翅高飞的凤凰。然而,每一•个人的能力有高有低,成绩也不可能都是一个水平,再加上人的接受能力实际上是有很大差别的,不可能每个孩子的学习成绩都十分优秀,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现实。这时作为家长的一定要面对现实,一定要实事求是,把一个能力一般的学生,按照一个超常水平的孩子来要求本身就是一种虚荣和自私的表现。让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实现他根本不能实现的目标,把一个成绩平平的孩子放到省重点中学,让孩子承受一次次的精神折磨,必然使孩子感觉低人一等、矮人一头。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