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方法:别让原生家庭的伤成为亲子关系的羁绊

  • A+

家庭教育方法 

别让原生家庭的伤成为亲子关系的羁绊 

曾有一个读者给我留言说:“从小时候起,我的妈妈和我在一起时,只有严厉的一面,连对外人那种客套的笑容和虚假的热情都没有,说话总是讥讽、挖苦的语气,从来不表扬我、夸奖我,好像稍微表扬一下我就会变坏一样。

“其实我知道妈妈爱我,不然也不会为了我甘愿放弃事业上的升迁机会,不会在高考前每天想着办法给我做好吃的为我补充营养,不会省吃俭用给我交大学学费。但是,虽然理性上我告诉自己应该理解她、尊敬她,感情上却始终接受不了。

从小到大,我跟妈妈一直不亲,我也不会撒娇,老公还说我没有什么女人味儿。现在自己当妈了,我也很难像别的家庭那样跟孩子亲密无间。到现在,我心底那个结还是解不开,我明白妈妈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但怎么爱也爱不起来,我还一直很自卑,说不明白的感觉,心塞......”这段让人看得心疼的话,很有代表性。

有多少父母,明明爱孩子爱到付出了所有,却因为吝啬一张温暖的笑脸、一句赞扬的话、一个紧紧的拥抱,跟孩子渐行渐远,永无心灵交集。

有多少孩子,明明知道父母是世界上最爱自己的人,却因为那些从小渴望而求之不得的爱的表达,终生带着一颗残缺的心灵,对父母心生隔阂、冷漠,甚至怨恨。

我经常在思考:为什么很多父母羞于说出那些表达爱的话,讽刺、挖苦、指责、批评等伤害孩子的话却说得那么自然顺畅?为什么要把爱藏得那么深、那么隐蔽,让孩子终生猜不透摸不着并为之痛苦终生?

你说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导致了人们含蓄的表达习惯?然而毕竟也有很多名人会亲笔为孩子写下一封封情真意切、充满爱意的家书,甚至成为千古流传的教育名作。

你说是因为你经受过苦难因而造成了情感的扭曲?然而无论身处哪个时代,谁的人生没有经历过坎坷和苦难?

你说是因为生活不易压力太大?然而这不是孩子的错啊。

解脱“爱的匮乏”的魔咒

爱自己的孩子,不应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制约。真正的原因,我想应该在于父母自身,在于为人父母者有没有从上一代人那里得到爱的传承。像上面那位读者那样,在原生家庭里被深深地伤害过,她做了妈妈以后,也不懂得如何去爱自己的孩子。这种爱的匮乏,比财富的匮乏还要可怕。

但,是不是原生家庭的伤害一定会代代相传下去,成为无法解脱的魔咒呢?不是的。

这个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父母,在于我们有没有内省和反思的精神有没有学习和提升的能力。如果没有,我们就会控制不住自己对最爱的孩子“作恶”,把好端端的一场亲情缘分,演变成“仇人结父子”的悲剧。

如果有,我们就可以让伤害从我们这一代逐渐消弭、终止,无论任何时候,无论任何环境下,我们都有能力向孩子表达健康的、良性的父母之爱。

我对上面那位读者的回复中有这么一段话,与各位共勉:

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伤害,可能很深、很痛,但不要一味地沉溺在痛苦的回忆中并滥用这种痛苦伤害自己的爱人和孩子。爱的匮乏必须用加倍的爱来弥补。试着打通你跟孩子之间爱的渠道,让爱的能量流动起来,相信孩子的笑脸、拥抱和全身心的爱是帮助你治愈内心的良药。

goodhabbit8

宝妈家庭教育分享

父母和孩子之间,刚开始是一种不对等的关系,孩子弱小,父母强大;孩子被动,父母主动;孩子接受,父母施与。

如果父母无知无觉地利用这种不对等关系去“作恶”,从语言和行动上漠视孩子,羞辱孩子,打压孩子,结果可想而知。

有多少父母,明明爱孩子爱到付出了所有,却因为吝啬一张温暖的笑脸,一句赞扬的话、一个紧紧的拥抱,跟孩子渐行渐远,永无心灵交集。

有多少孩子,明明知道父母是世界上最爱自己的人,却因为那些从小渴望而求之不得的爱的表达,终生带着一颗残缺的心灵,对父母心生隔阂、冷漠,甚至怨恨。

请我们远离这种悲剧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