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青春期男孩教育
叛逆期的男孩最需要妈妈的陪伴
很多人说:妈妈的教育,决定男孩的一生。是的,妈妈对男孩的教育和影响将会是持久的,会伴随男孩一生。妈妈是儿子一生的引导者、总设计师,她教会男孩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她既是儿子的“第一位情人”,又是儿子的心理辅导老师,男孩将因妈妈的教育和引导而变得更强大。不同阶段,妈妈一定要扮演好自己不同的角色。
叛逆期的男孩最需要妈妈的陪伴
初三学生李奕在日记中写道:“为什么周围的人都不理解我呢?想找个说心里话的人都没有,我该向谁说说我的感受呢?感觉好孤单啊。同学们都忙着上课做作业,应付一场接一场的考试,彼此之间住得也很远,平时连个聊天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在一起玩儿了。我觉得自己的世界随着自己的成长越来越小,越来越单调。多么希望不这么孤独啊,好渴望跟爸爸妈妈或同学们聊聊天,就像小时候那样,快乐无忧。我希望自己的世界能够变得多彩多姿,每天都有许多的新鲜事,而不是充满了这可恶的孤独感。”
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可少年愁起来也不得了,他们心中的纠结不比大人们少。
据某机构调查,14.8%的孩子自述“没有什么知心朋友”,17.6%的孩子“常常感到孤独”。现在城市里的孩子生活在钢筋水泥、高楼深院中,这仿佛给他们构筑了一个个小笼子,而与电视、电脑、游戏机和手机的亲密接触,又使他们与人群的真实接触很少。某市未成年人现状调查显示:有20.8%的孩子存在中等程度的孤独感,有22.5%的孩子表示“我没有知心朋友”,有45.6%的孩子相信“多数人是不可以信赖的”,有36.1%的孩子有过离家出走的念头。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都有这样一种体验:觉得自己是大人了,于是总想一夜之间成熟起来;父母的关心变成了唠叨,老师在自己的心中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威信;就连平时挺要好的同学,现在也不是那么亲密无间、无话不谈了,自己一肚子的心事,不知道该和谁谈。
这种孤独感也是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一种表现。孩子一方面自认为已经长大成人了,竭力想摆脱父母的管教,不愿意再被当作小孩,希望别人尊重、理解他们;另一方面,由于独立工作、生活的能力还较差,又十分眷恋、依赖父母。孩子与人交往、社会化的需求进一步增强了,而需要的性质也有所变化。他们希望被理解、被尊重,心理活动开始指向自己的内心变化,有了秘密,自我交谈的时间有所增加,在与人交往时变得不那么坦率了,即使是对亲近的人也有所保留。他们不仅难以与长辈沟通,在同龄伙伴之间也不容易找到真正“心心相印”的知音,因而常常感到不被人理解,在心理上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孤独感。
而现在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是造成孩子容易孤独的原因,在学校,大家忙着学习、考试,放学了,又都匆匆忙忙回家。回家了就关上门,因为邻居基本都不认识;所以很多时候是男孩自己一个人待着,接触社会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心理学家认为,目前,至少有三大因素使孩子的孤独倾向加重了:第一,中国出现了2亿多独生子女,他们没有兄弟姐妹,父母又多为双职工,很少有时间陪伴他们;第二,平房的减少,高楼的增多,由于楼房的封闭性,人们之间的交往明显减少;第三,父母出于安全考虑,不鼓励孩子之间串门交往。
作为父母,不能仅仅给孩子提供物质上的东西,也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和精神世界。无论平时工作多忙,都应该抽空陪陪孩子,听听孩子的心里话,哪怕孩子不愿意说,多给他一些关心,对孩子来说也是很大的安慰,他会因为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怀和爱,而不至于陷入孤独的泥淖之中。如果孩子长时间孤独,可能会造成性格上的缺陷,甚至患上抑郁症,那样将得不偿失,父母即使赚再多的钱也无法弥补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缺憾。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