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的心理医生:关注并接纳——满足孩子被注意的需求

  • A+

父母要懂的儿童教育心理学了解孩子——做孩子的心理医生

因此,要做孩子合格的心理医生,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这样才能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孩子。那么,孩子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目的有哪些呢,我们将结合一些教育案例为家长们做出详细的介绍。

关注并接纳——满足孩子被注意的需求

家长们常常会为孩子的不懂事行为而气愤:

家长越是希望安静,他们越是大声哭闹;

该吃饭了,他们却闹着要吃零食;

家长已经多次说过,说谎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可他们竟然总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面对这些情况,家长们总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这些小家伙们是不是故意气我呀?

其实,家长们还真猜中了这些孩子们的心思。这些小家伙的行为,多数是故意的,但他们的目的并不是想使家长生气,而是为了吸引家长的“眼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他们被注意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有些家长可能会感觉奇怪,孩子还有这种奇怪的需求?

是的,在第一章中我们也讲过,幼儿期的孩子需要妈妈的爱抚、拥抱和亲吻,这是一种情感依赖的需求。等孩子渐渐长大后,孩子的这种需求仍然存在,只是逐渐演变成被注意的需求,即孩子只要是感觉家长在注意他们、关注他们,他们就会变得很满足。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关注、认同,但很多父母常常由于忙于生计,而忽略了孩子的这种需求。于是,孩子就会用坏行为来吸引家长的眼球。

一位妈妈带着一个5岁的男孩找到了一位心理医生,她焦急地对医生说:“医生,你快救救我的孩子吧,这么小就总是说谎,这长大了可怎么办呀?”

心理医生没有与孩子的妈妈继续这个话题,而是对她说:“你先回去吧,让我跟这个小朋友玩一会儿。”

在与这个孩子玩耍的过程中,心理医生与孩子成了好朋友。这时,医生问孩子说:“你这么乖,为什么总是说谎骗妈妈呀?”

“因为妈妈不爱我。”

“你怎么知道妈妈不爱你呀?”

“因为妈妈总是忙自己的事情,也不管我,还打我。”

“那妈妈为什么打你呀?”

“因为我撒谎。”孩子小声地说。

心理医生马上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打电话叫来孩子的妈妈,给她开了一个“药方”,并对她说:“照着这个去做,你的孩子就不会再撒谎了。”

这位妈妈一看,这个“药方”上只写了一句话:每天耐心、真诚地陪孩子玩半个小时。她疑惑地看着医生。

医生笑着说:“这是孩子的心理需要。”

回去之后,这位妈妈真的按着医生所说的去做了,令她惊奇的是,孩子之后真的不再撒谎了。

147

读到这里,家长们也许会感到惊奇,那就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这个孩子所得的“病”。其实,一直以来,这就是个游戏,一个“孩子吸引家长注意”的游戏。孩子认为家长不爱他了,所以他用撒谎来吸引家长的注意,尽管为此他挨了一顿打,但他的被注意的需求却得到了满足,因此,他会乐此不疲地用撒谎来满足自己的这种心理需求。所以,这样,家长与孩子的行为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孩子撒谎——家长打孩子——孩子继续撒谎。这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长久如此,孩子很容易就会发展成叛逆少年或不良少年。

每个孩子都是个细心的观察家,他们需要家长的关注,需要家长的认同,他们留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来寻找这种关注和认同。

我就曾亲自感受过孩子的这种细心劲儿:

女儿5岁那年,她忽然十分热衷于“跳”,从幼儿园回到家就不停地跳,并且还边跳边嚷:“爸爸妈妈,你们快看我跳得好看吗?”我们知道这是孩子的心理需要,便尽量满足她。

一天,我把她从幼儿园接回家,她又开始跳,并且边跳边对我说:“妈妈,我今天要跳100下,你要看着我呀!”

我答应了。她开始跳了,跳得很高兴,等她跳到50多下时,我感觉很无聊,便拿起茶几上的报纸翻了翻。这时,我发现女儿停了下来,很不高兴的样子,便问她:“你怎么不跳了,还没到100下呢?”

“你没有看我!”女儿不高兴地说。

“我一直在看呀?”

“不是,你在看报纸!”

我知道我的分神引起了女儿的不高兴,于是便试图这样说服她:“你要跳100下呢,我错过一两下是没有关系的。”

“有关系,因为每一下都不一样。”

我一愣,忙请女儿再重新跳,这次我真的用心在关注女儿。确实,她所跳的每一下确实有很大的不同,在跳这100下的过程中,她的手在不停地摆着不同的姿势,脸上的表情也不时地在变化,真的是每一下都不一样。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欣赏,就像我的女儿喜欢跳一样,她在跳的同时之所以不停地变换手势和表情,就是想得到我的认同。然而,当家长对这一切视而不见时,她就会失望。自然,家长的忽视就会使这些得不到认同的孩子,想用坏行为来吸引家长的注意。

所以,每一位家长都要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真诚地关注孩子的每一个动作。这样,你就会发现,即使孩子要跳100下,每一下与每一下也是有所不同的。当我们发现这些不同后,我们要认同孩子,如这样对孩子说:“瞧,这个动作真美!”

父母要懂的儿童教育心理学,关注并接纳——满足孩子被注意的需求,了解孩子,做孩子的心理医生。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