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如何消除中学生的消极心理?

  • A+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中学生的消极心理

一、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与常态相反的心理,它是一种逆向的、对立的心理作用。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常常表现在不听话或故意做出相反的行为。

青少年时期产生强烈逆反心理的原因,主要是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生理和心理机能的反展、知识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自尊心和参与意识都明显增强,要求独立的倾向日益强烈,但由于种种原因,学校、家庭和社会常常不理解、尊重和信任这些青少年学生,于是出现对成人的管教表现出消极冷漠、反驳抗议,甚至出走报复等行为,产生一种不愿顺从的心理倾向。他们认为一个独立的人,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不能盲目被动地去接受他人的摆布和干预。

有逆反心理的人,尤其对权威者的意见、要求不管其正确与否,也不经过自己的认真考虑,首先就是采取对立违抗的态度,尤其是当权威的意见缺乏令人信服的理由或话说得过于生硬时,即使他的意见基本上是对的,也会使青少年不服气而产生逆反心理。在许多情况下,这种逆反心理不是针对权威者的意见本身,而是针对权威者本人的态度。这常常是由于他们和权威者之间有一种对立的、背离的、不满的情给诱发的逆反心理。

一些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有其外界因素,例如: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缺乏生气而容易扼杀个性特征发展的教育方式;不够合理的考试制度等等,都容易使中学生产生厌恶反抗情绪。目前家庭中的独生子女教育如果从小存在着溺爱和娇惯,很容易养成自私、任性的性格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的增强,很容易进一步发展成固执、专横的逆反性格。由于教育上的失误造成的中学生逆反心理应该从教育者本人纠正失误做起。

青少年应当懂得逆反心理大多是消极和有害的,它的危害首先是容易造成不接受教育;其次逆反心理容易造成情感失控,出现与家长、教师感情疏远、对立、关系僵化。青少年应注意不要让盲目的、不理智的情绪干扰自己、支配自己。因此青少年应当做到提高自己的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尽快消除不良影响,做一个懂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ms16

二、青春期孩子的自卑心理

自卑感是指一种对自己的能力及品质的评价偏低,而产生的不如别人的自我意识。自卑是中学生的大忌,严重的自卑可以导致厌世、甚至轻生的心理。一个人如果长期被过重的自卑心理所支配,就会失去自信,影响自身潜在才能智慧的自我发挥,难以享受成功的欢乐,经常处于郁郁寡欢之中,一有竞争就不战而退,失去应有的勇气,使得许多成功的机会失之交臂。

如何矫正自卑心理呢?

首先是要全面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优势。要明白客观条件是不能完全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人不可能自由地选择家庭、个人的长相等等,这些客观条件不应当称为我们自卑的理由,个人客观条件上的局限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自己注意纠正自己认识上的错误,自己正确对待自己。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能拿自己的劣势同别人的优势相比,那样会越比越泄气而形成消极的自我评价,影响自己的发展。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消除中学生的消极心理。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