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最好的教养,是给孩子选择人生的权利

  • A+

家长教育 

最好的教养,是给孩子选择人生的权利

什么是教育?

父母美好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能否一致不是取决于家长,而是取决于孩子。

前不久在朋友圈看到一篇网络爆文《上了名校才知道,人和人的差距比人和狗的都大》,这篇文章后来在好些大号上都有转载。但平心而论,看那篇文章,我内心有一种如鲠在喉的难受和惶恐。

我不是要否认名校的好,作为妈妈,在培养暖暖的过程中,我也是不遗余力地引导她热爱和享受学习,希望她能上更好的学校。我曾在别的文章中也写过:

“无论你们怎么提倡快乐教育,怎么宣扬学习无用论’,我仍然要尽最大的能力,引导暖暖热爱和享受学习,追求并引导她去为自己的理想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这不是为了光耀门楣,也不用她成为我的骄傲。我唯一希望的是:她能在远大理想和目标的激励下,在持之以恒的奋斗中,终生体会到人生最高级别的快乐。”

名校带给孩子的视野和见识,优质的人脉、资源和圈子等这些都毋庸置疑。但将名校过度神化,总感觉太过绝对和让人惶恐,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孩子只有名校这条唯一的出路吗?

有一次,我采访了中国第一部连续10年跟踪孩子成长的纪录片《零零后》的导演张同道,就孩子的教育问题,他的一些观点带给了我很多思考:

到底什么是教育?多年来我一直认为教育就是教育人,今天我却认为教育是陪伴孩子成长。陪伴是你要去观察,去研究,去总结,在此基础上以尊重的原则进行引导。说到底,真正的陪伴,就是你要俯下身来,多看看孩子的世界。”

他说:“我们无法预见孩子的未来将会是什么样,正如,过去的10年、20年,我们无法预测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一样。所以,与其一味以名校来评判孩子的未来,不如以开放的心态来引导孩子走适合他的路。

讲到自己是如何引导孩子的,他讲了一个关于自己的儿子的故事。和很多父母一样,张同道在儿子展现出对钢琴的爱好时,他也以最大的热情为儿子买了钢琴,请了老师。但过了一段时间,儿子对钢琴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直截了当地说不想学了。

了解这个情况后,作为父亲纵使内心有一万个不情愿,毕竟大费周折地买钢琴请老师,并非易事,但张同道还是以非常理解的态度和儿子说:“你要是实在不想学我不会勉强你,但是你要想清楚是不是真的要放弃?”

父亲对儿子的理解和尊重,让儿子原先强硬的心理一下子柔软下来,说那自己再坚持坚持看看。一段时间后,儿子又找到张同道说自己想清楚了,决定放弃学钢琴。对于儿子最后放弃钢琴的决定,张同道选择了尊重,并没有强硬地要求儿子坚持到底

张同道说,回到事情的本原,想让孩子好,这是所有父母的一个良好的出发点,但孩子怎么能好?按照他的本性成长才是好,让A成长为B,这不可能好,这只会撕裂孩子的个性。

其实,一味地要求孩子追逐名校,也同样会在无形之中葬送孩子的热情,甚至是某种程度上的打压。

fa03

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写道: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这大抵是我们所有父母对孩子最为美好的心愿,但物极必反,把上名校这条独木桥和引导孩子好好读书混为一谈,就很可怕了,这无形之中会成为良好亲子关系的刽子手,更为可悲的是会无形中扼杀孩子的自信和热情。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