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父母教育
引导孩子充实而有意义地过完一生
相较于一味迷恋和焦虑地追赶孩子上名校,我认为我们这一代父母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引导孩子充实而有意义地过完一生”。
很多时候我们不自觉地把目标设得很近,把孩子的最终目标设在了大学,而忘却了大学只不过是孩子人生的一个阶段,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有人可能要说了,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们当然不想逼孩子去上名校,任由孩子尽情发挥自己的爱好,但我们必须要考虑现实啊,现在不学有所成,那他以后又怎么会有更好的选择呢?我这是为他好。
但无论如何不要忘了,我们家长的出发点和最终的目的能否达成一致,这不取决于家长,而取决于孩子。
事实上,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孩子终将长成普通人,这是概率决定的,这也是现实。想让孩子通过上名校来实现人生的逆袭,很多时候注定是一场违背自然规律的悲剧。
君不见,那些频频曝出的孩子因为学业压力大而跳楼,亲子关系恶化到众叛亲离的新闻屡见不鲜。而我们身边也不乏很多花天价争抢学区房的父母,逼追孩子参加各类培训班的更是数不胜数。
实际上,我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意识到,决定孩子成功与否的不再是18岁那一年考上了怎样的大学,而是再往后到30岁,甚至是更长的时间,才能看到孩子的成功与否。相较于学校里学习的课本知识,孩子所拥有的人生观、价值观、拥抱变化的能力才是真正决定孩子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名校固然有其得天独厚的优质资源,但能否从这个宝库里取走人生的宝藏,展现出勇于拼搏、大爱无私、心怀他人的品质,要另当别论。
人生路漫漫,未来有无限可能,别以名校论长短,限制了孩子的未来。最重要的是,尊重和顺应孩子的天性,以包容的态度引导孩子,拥抱未来。
爱孩子首先是尊重孩子的个性,顺应孩子的性格特质,陪伴他成长,
引导他成长,而不是以我们的意志来削足适履般地改造孩子。换句话来说,教育是对孩子尊重、顺应、引导和监督的一种平衡。
如何取得这样的一种平衡,是我们所有父母的功课。很多人都说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父母懂得在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加以积极的引导和鼓励,是一门艺术。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打开眼界,更新选代自己的育儿观、教育理论,最大化寻找并利用资源,积极发掘孩子的独特性和竞争力,给孩子最大化的支持,而不是仅仅把孩子扔向名校这条独木桥,也许这样才能为孩子赢得更好的未来。
宝妈家庭教育爱分享
相较于一味迷恋和焦虑地追赶孩子上名校,我认为我们这一代父母,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引导孩子充实而有意义地过完一生。
很多时候,我们不自觉地把目标设得很近,把孩子的最终目标设在了大学,而忘却了大学只不过是孩子人生的一个阶段,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无论如何不要忘了,我们家长的出发点和最终的目的能否达成一致,这不取决于家长,而取决于孩子。
事实上,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孩子终将长成普通人,这是概率决定的,这也是现实,太想靠孩子上名校来实现人生的逆袭,注定是一场违背规律的悲剧。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