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话家教:中国家庭教育的目标、理念和方法

  • A+

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传统文化加之人们的重视,使我国家庭教育有着深厚的资源优势和大众基础,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与此同时,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作为时代发展的映射,我国家庭教育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各种理念焦灼的困扰,集中表现在“德”与“智”的失衡(重智育轻德育)、“义”与“利”的角力(合理发展与急功近利)、“古”与“今”的脱节(传统与现代教育理念的冲突)等方面。深思这种种困惑的起因,主要还是新旧交替之际,家庭教育章法尚处在探索中的缘故。因此,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正是要明确新时代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

首先要转向素养化的家庭教育目标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这一教育方针的具体化和细化则是核心素养,指学生能够使其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即德育,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能力即智育,是现代科学视野下的能力发展要求。核心素养旨在培养马克思所说的全面发展的人,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和具体教育实践以及连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中间环节,是我们新时代家庭教育发展的锚点。

其次要形成系统化的家庭教育理念

家庭教育自身是一个系统或有机整体,不仅包括父母与子女的互动,还有夫妻之间、子女之间的互动。在当代家庭结构转型,隔代抚养渐成主流的趋势下,家庭系统更囊括了三代人之间的联系。传统家庭教育主要强调父母及其他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而近期心理学研究表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质量,尤其是夫妻关系对子女成长特别重要,这就要求我们的家庭教育观念须与时俱进,在考察成人对孩子的教育之外,将夫妻互动、隔代互动等也纳入家庭教育的考量内容,做到祖孙三代相结合,从整体角度看问题。

最后要遵循科学化的家庭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的科学化,首先要学习发展科学,尊重发展规律。家庭教育需要以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发展是多维度、多方向的,受到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因此要注重优生、优育、优教相结合,从多个途径进行教育和培养;发展存在个体差异,因此要在对个体了解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与方案;发展是可塑的,应整合多水平因素以促进个体的积极发展。如此,应求“最近发展区”,促进合理发展,同时避免急功近利、过度教育。家庭教育方法的科学化,还要求在具体的研究实践中重视实事求是、注重客观标准、定性定量结合,提倡百家争鸣。

20211220095638_39318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