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的格局——​有些苦,本身就是乐的一种,家长教育

  • A+

家长教育 家庭教育方式 

教养的格局——有些苦,本身就是乐的一种

快乐的方式有很多种。对于快乐的定义从古至今就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

在草地上跟朋友野餐是一种快乐,沉浸于自己热爱的事情,并长期地坚持下去也是一种快乐;看一部喜欢的电影是一种快乐,为了梦想熬夜奋斗最终实现也是一种快乐;参加一场喜爱的歌星的演唱会是一种快乐,看到自己拼尽全力做出的成就被世人认可,改变了更多人的生活和命运,也是一种快乐。快乐没有对错。前者的快乐,因为太容易得到,也很容易被遗忘。而后者的快乐,往往需要你全身心投入、克服困难和挑战去获取,但这样的快乐,要比纯感官刺激的愉悦感来得更持久、更深刻、更难忘,也更满足。

很多人提起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头脑中都会浮现出一个画面:戴着厚厚的近视眼镜,抱着重重的书本,每天骑着自行车往返于教室和宿舍的两点一线,没有生活情趣,没有业余爱好,每天头脑里只有两个字“做题”。甚至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误解。可当我真正进入北大校园,每天跟他们朝夕相处以后才明白。这些认知,都是彻头彻尾的误解。

那些我们曾以为只会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的北大学生,真实的样子是什么样呢?

他们也玩街舞,不同的是,北大的风雷街舞社社员们与专业团队PK Hip-pop和 Breaking,取得了全国前8强的成绩。

他们也玩攀岩,不同的是,北大的山鹰社社员们先后登上了念青唐古拉等十几座高海拔山峰。

而这些,并不是他们从小就接受过的训练。他们能在短时间内就把这些都玩得有模有样、做得出众出彩的原因,我认为更多来自于他们从小大所经历的教育和锤炼。

因为他们拥有在一个目标之下,对自己高度负责的积极态度:在曾经不断试错的过程中,总结出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在早起晚睡、苦苦坚持的过程中,磨炼出的坚强的意志…这些,并不会随着每一次考试的结束而结束,反而会成为让他们受益终身的本能。

而我也终于理解了为什么很多大公司倾向于招聘名校的毕业生。因为他们坚信,这些学生在面对学习的时候,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攀登学术的高峰,所以也会用同样的坚毅、灵活、勇敢、不轻言放弃,去面对将来的工作和生活。

151

有一次,“澎湃新闻”采访2017年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关于自己成功的理由,熊轩昂说了很多:“在北京这种大城市,在教育资源上享受到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可能是外地孩子或农村孩子所完全享受不到的,这种东西让我在学习的时候可能相对来说能走一些捷径。近几年的高考状元,很难再看到农村里面供养出来的,很多都是家境又好,自己又厉害的人。

这又让我想到了最近广为讨论的一个社会现状“为什么寒门难再出贵子?”

熊轩昂提到的社会资源分配也许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家庭条件相对优越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大部分也经历了通过艰苦奋斗去获取成功的过程。所以他们从教育孩子的第一天开始,就会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之中,更看重知识的力量,学习更加努力,能力更突出,竞争意识更强。相比那些以所谓的“快乐教育”作为散养孩子的借口,以“爱与自由”作为逃避教育责任的借口的家长来说,这样的父母培养出的孩子当然更容易成功。

家长教育,教养的格局——有些苦,本身就是乐的一种,家庭教育方式,而后者的快乐,你全身心投入、克服困难和挑战去获取快乐,要比纯感官刺激的愉悦感来得更持久、更深刻、更难忘,也更满足。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