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比起高分,孩子更需要适应未来的能力

  • A+

父母教育 

比起高分,孩子更需要适应未来的能力 

培养神童?我们还是先培养正常的孩子吧?

我在朋友圈看到一个早教机构宣传说:尽早对孩子的大脑潜能进行开发,2岁的孩子可以背诵圆周率400位,看起来很厉害啊,我要不要给孩子报这个班呢?”

“暧妈,最近朋友圈都在推荐xx早教法,提倡从小让孩子读“四书五经”、看名画,你说真的会有用吗?”

“暖妈,我的孩子快3岁了,别的孩子到这个年龄都会背唐诗、唱英文歌了,我家这个还只知道玩儿,我现在带他去上早教班针对性地培训一下还来得及吗?”

暖妈,我的孩子5个月,需要怎么给她开发智力呢?用杜曼闪卡还是识字卡比较好?”

这类问题大家都很熟悉吧。

其实我能感觉到,问这些问题的家长多少是有点儿犹豫的,不然他们就不会来问我的意见,而是早早一头扎进培养神童的机构里去了。

神童是如何炼成的?

虽然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已经被反思和抨击了好多年,但在早教理念层出不穷、早教机构遍地开花、早教费用年年攀升的当代社会,看到那些让人振奋的宣传语、激动人心的培训成果,家长们要想保持冷静和理性的确是挺难的:如果别人的孩子都是神童了,自已家这个太普通,不说自己面子上过不去,孩子将来在社会上也无立足之地啊!

于是家长和早教班互相作用,共同发力,催生了一个巨大无比且深度持续的市场需求。

慢慢地,就连神童也成了早教市场的一大噱头。广告语我都替他们想好了:“给我一个孩子,还你一个神童!”“神童,就是这么简单!”

然而,神童是这样就能够炼成的吗?李开周先生在《大宋朋友圈》一文中,用妙趣横生的笔法描述了宋朝时期的神童养成记:

宋朝家长的强烈愿望一希望自己的孩子智商超群,渴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神童。一旦成了神童,那可不仅仅是能在奥数比赛中夺冠、能在《最强大脑》节目中出镜那么简单,还必须绕过竞争激烈的科举考试和充满歧视的公务员考试,平步青云,一步登天。这是当时平民子弟杀出重围的条捷径,背诵堪称宋朝神童的速成大法。用宋高宗的话说:“朕自即位以来,童子以诵书推恩多矣......向有万顷,自言能诗,尝指金唾壶命题试之,笔搁不下,盖出其不备耳。”大意是说:自从朕即位以来,大部分神童展示的才能都是背书,并没有别的本事...曾经有一个名叫万顷的孩子毛遂自荐,说他会写诗,朕指着黄金痰盂让他写一首,他一个字都写不出来。据朕分析,这种孩子大概只会“写”一些精心准备过的诗,朕只要临时命题,他就歇菜了。

宋朝时期的饶州,位于江西,是宋朝出神童最多的地方,也是家长逼孩子背书最严厉的地方。据说,某些家长为了把孩子培养成神童,不惜把孩子吊到树上去,那正是饶州一景。

宋人培养神童的目的和方法,我们时隔千年看起来也毫无违和感:都是为了让孩子杀出重围,挤过独木桥,成为金字塔尖的人上人,都是用皮鞭教育、悬梁刺股、死记硬背等方式,让孩子去通过各类考试关卡。就连当时的皇帝也看出了“速成”神童的问题症结所在,哭笑不得。

child19

那么我们呢?或许我们不是不知道,只是习惯性地把责任推给社会趋势,不会努力做任何改变。

我们并不否认神童的存在及其价值,人类的大脑拥有无穷无尽的潜能,有些人天生的潜能就较常人出类拔萃。对于这些真正的神童,如能加以谨慎地培养,他们必能为人类社会做出卓越的贡献。

神童本来没有问题,但是神童教育真的是个问题。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