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方法:要成就孩子先改变自己——让孩子有更好的性格

  • A+

教育孩子的方法 家庭教育基础 

成就孩子改变自己——让孩子有更好的性格 

写给妈妈的话:

记住:孩子的性格比成就更重要。好性格是他们一生幸福的源泉。

家庭教育案例

案例1:

英国文豪约翰•拉斯金,是由妈妈精心培养长大的。他妈妈是一位虔诚的清教徒。她把所有的玩乐都看成罪恶,所以从来没给幼小的拉斯金买过玩具

妈妈每天早上花几个小时和儿子一起读圣经,爸爸给儿子念诗并让儿子自己朗读。

当时,小学还不是义务教育,所以拉斯金只上了几个月的学,而大部分教育则是在家中进行的。

他18岁进入牛津大学。妈妈硬是在大学附近租了一间房,密切注视儿子的生活。据说,这位妈妈三年多来一直把丈夫留在伦敦,自己住在牛津街。

拉斯金自己的婚姻生活并不美满,妻子离他而去。在晚年,他说道:“我所受的教育,一般说来是错误的,而且也是不幸的。”据说,他在长大以后曾经多次发疯。尤其在临死前一年,他因精神极度错乱而痛苦不已。

案例2:

哲学家尼采也有一个特异的童年。爸爸在他4岁时就去世了,他哥哥也在他爸爸去世的7个月后死去。妈妈体弱多病,和爸爸的两个姐姐住在一起,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另外,祖母也和他们同住。尼采作为女性家族中唯一的男性。他的成长倾注了女性太多的爱。妈妈希望尼采绝对爱她,要求尼采按照她的意志行事。结果,尼采变成了一个认真、深沉、懂礼貌的孩子。另外他不同于别的孩子,做事刻板,绝对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因此,周围的坏小孩都取笑他,妈妈也担心他。

他不太爱玩,喜欢孤独,喜欢一个人静静地思考。他从青年时代开始怀疑宗教,后来否定神,写下了许多虚无主义的哲学书籍。他45岁时发疯,由妈妈和妹妹照看他,第二年死去。

案例3:

据说,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妈妈教育儿子很严厉,路德小时候就因为爸爸不注意时偷吃栗子而受到过妈妈的鞭打。一介神父的路德敢于反抗专横跋扈的罗马教皇,在当时是需要千百倍的勇气的。他具有强烈的正义感,但另一方面,他也具有病态的神经质倾向。成年后患上了女性恐惧症。

151

家庭教育案例解析

优化孩子人格,应当从小开始。

在中国,孩子有时出了差错,常常遭到父母或老师的指责,甚至讽刺和挖苦。

“白吃了十几年饭。”

“你父母给你吃什么长大的。”

“你多能呀!”

“你简直是个饭桶!垃圾!废物!”

敬爱的父母们,当你用这种讽刺、挖苦的方式教育孩子的时候,你可想到这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格。你的孩子,即便他不像你心中想象的那般优秀,但你要记住:性格比成就更重要。健康的性格才是他一生幸福的基础。

请看下面的故事:一个女学生诉说她对妈妈的怨恨与不满时说,她小时候,做事马虎,常弄坏家里的东西。有几次洗碗,一失手把一摞子的碗都打烂了。妈妈听见碗打碎了的声音,就厉声地羞辱了她一顿。她心里很不服。她觉得打碎了碗,自己心里已经很害怕,妈妈还一味挖苦责备,于是对妈妈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满与愤恨。这种怨恨严重到妈妈因病住院她都不想去看望的程度。

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应该受到尊重。挖苦、侮辱孩子,不是体罚却是“心罚”,是一种“语言暴力”,是一种精神虐待。虽然,每个父母都是疼爱自己孩子的,但父母没有认识到孩子虽然还不太懂事,但他们也有情感、有委屈、有苦恼、有失望、有悲伤。做父母的应当去理解孩子的想法,才能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