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父母成长——建立合理期待

  • A+

家庭教育指导 家教指导 

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父母成长——建立合理期待

家教指导案例

放学后,爸爸发现朵朵一路上都闷闷不乐,爸爸问朵朵是怎么回事,一开始朵朵不回答,后来告诉了爸爸事情的原委。原来,前一阵子学校举办才艺大赛,朵朵和班里的好几个同学都参加了,但是公布的获奖名单里没有朵朵。“没得奖就没得奖吧,下次加把劲儿。”爸爸安慰朵朵。不料,听了爸爸的话,朵朵更难过了,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边哭边委屈地说:“为什么别的同学都能得奖,偏偏就我没有?妈妈肯定又该失望了。

爸爸听了这话,心里很不是滋味。朵朵妈妈平时很看重朵朵的学习成绩和她在才艺学习中的表现:孩子成绩好、得了奖时,妈妈都会很高兴;而考试成绩不好或才艺学习表现不好时,妈妈就会很失望。爸爸认为,朵朵的各方面其实都挺优秀的,就是心理承受能力有点儿差。但是,怎样才能培养朵朵的抗挫能力呢?朵朵爸爸一时找不到头绪。

家教指导案例解析

孩子的竞争意识很强,往往与父母的教育观念有很大的关系。在育儿过程中,如果父母表现得很功利,总是要求孩子受人欣赏,被人赞扬,孩子就会形成一种比较心理。这样的孩子其实比一般孩子更脆弱,如果哪一天在竞争中得不到赞赏,可能就会放弃或逃避。

在我们身边,持有这种教育观念的父母不在少数,他们对孩子的高期待和严要求,表面上来看都是为孩子好,实质上是把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竞争压力转嫁到了孩子身上,希望孩子的成功能为他们带来价值感。

这种教育观念最大的弊病,是父母把孩子看作实现自己人生期待的工具,而没有把孩子当作有自己意愿的独立生命个体。孩子取得好成绩,父母便眉开眼笑;孩子某次取得的成绩不好,父母就脸色难看。在这种模式中,孩子的努力不是出于自己的发展需求,而是为了取悦父母。在小学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仍非常稚嫩,久而久之,这种教育模式就会内化成孩子过于注重外在评价的心理结构,对孩子的人格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显然,案例中的朵朵就是这种过于看重竞争结果、既优秀又脆弱的孩子。当在竟争中获胜、受人瞩目的时,她能够进行自我肯定;而一旦失败,就会陷入自我怀疑,感到非常失落。

哪怕是再小的比赛失利,她看见的也永远是自己的失败,而难以在过程中有什么快乐体验,也不能肯定自己在过程中所得到的锻炼和成长。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成长环境,父母的教养观念会直观地呈现在孩子身上,成为塑造孩子人格的力量。过于看重竞争结果的孩子,背后一定站着更加看重竞争结果的父母。

reading2.jpeg

家庭教育指导

从孩子一生的幸福考虑,孩子拥有优秀的品格,远比拥有优秀的成绩更重要。当我们期待孩子拥有优秀品格的时,也需要自省,看看自己是否为孩子品格的塑造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1.重视关注本身的力量,减少对孩子的评价

家长在教育中要注意关注孩子具体的行为,最好不评判、不评价。家长要注意,不要只称赞孩子完成的事情和只关注做得好的事情,这会让孩子形成“努力不重要,只有成就才重要”的错误观念;不要试图通过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来激励自己的孩子,这会促进冲突和竞争,让孩子看不到自己。父母要积极地回应孩子的感受,与孩子一起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充分地表达信任,鼓励孩子继续努力和尝试。

2.父母不要把子女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

家长要充分地意识到孩子是独立的生命个体,作为父母,我们的主要使命是帮助孩子去发掘自己的潜能。在具体的教育中,父母既要能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也要学会适时地放手,允许孩子失败或犯错。

3.父母要以身作则,在家庭中树立注重品格的家庭文化

当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成功学说让很多父母相信,孩子只有足够成功或优秀,才可能获得幸福。为了孩子将来的“幸福”,许多父母不停地鞭策孩子成为更“优秀”的人以适应社会的竞争。

换言之,一些孩子的优秀是被“逼出来”的。在这种优秀的外壳下,藏着的其实是一颗不堪击的脆弱心灵。许多孩子考入大学后产生抑郁、迷茫,患上“空心病”,正是这种成功学说泛滥导致的。

同时,很多父母自身也是成功学说的受害者。天价学区房、各种高价培训班给父母带来的不仅有经济上的压力,还有沉重的心理压力。所以父母自身也要从成功学说中跳脱出来。

当父母能够不那么看重所谓的“成绩”或结果”的价值,而更注重品格对人生的意义时,你的孩子也会发生变化。西方谚语说:“苹果不会落在离树太远的地方。”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影响,如果我们想让孩子拥有优秀的品格,那么我们自己就需要营造培养优秀品格的环境,帮孩子从父母这个最重要的成长环境中养成优秀品格。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