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成长——避免过度控制,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

  • A+

家庭教育指导 家教指导 

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父母成长——避免过度控制

家教指导案例

妈妈下班回家,一进家门,毛毛就跑到门口兴奋地说:“妈妈,你快来看,我用乐高组装了一台超级战车!”妈妈边换拖鞋边说:“哦,你的作业写完了吗?”毛毛发亮的脸一下暗了下来,说:“还没。”妈妈一听就不高兴了:“那还不赶紧去写?”毛毛磨磨叽叽地坐到书桌边,开始写作业。过了一会儿,妈妈看见他正在走神,说:“发什么呆,赶紧写!你要是专心地一口气把作业写完,剩下的时间就能玩了,这道理你怎么就不明白呢?”说完她拉了把椅子坐下,看着毛毛写作业。毛毛埋头写着,妈妈突然说:“你这道题做错啦!”毛毛说:“没错啊!”妈妈给他讲了解题思路和正确答案,说:“我说你错了吧,还嘴硬!这么简单的题你也能做错,上课一定没好好听讲!”毛毛嘟起嘴,赌气地说:“我不写了!”妈妈也火了:“不写完作业就不许吃饭!”毛毛气鼓鼓地坐着,眼泪也涌了出来。

家教指导案例解析

现如今,写作业成了亲子冲突的高发点,“作业大战”频频爆发,父母为之上火、焦虑。究其原因,根本上不是孩子“偷懒”“不好学”“不努力”,而多半是父母的控制惹的祸。

所谓控制,就是让孩子按父母的意愿和方式去做事最终取得符合父母心意的结果。在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上,父母都容易表现出控制,写作业这件事,因跟学习直接相关,在父母心中事关重大,就成了“控制”的重灾区。

通常父母都会希望孩子写作业能写得好、写得快、写得对、写得专心、写得主动,一旦发现孩子的做法不符合预期,就会产生不满、焦虑等情绪,进而实施控制,采用各种办法,如说教、责备、不满、代劳、威胁、惩罚等,力图改变孩子的行为,来达到自己心目中的预期。

案例中毛毛的妈妈就是典型的控制欲比较强的家长。她以自己的意愿为中心,不关注孩子的感受。比如,她只关心孩子是否做完作业,是否做得对,是否听自己的话,而对于孩子一心想和她分享玩具成果,她表现得漠不关心,尤其是在孩子表现出反抗情绪的时候,她便不能忍受,施加责骂。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方式和节奏。

如果父母过多控制,不当干涉,反而容易破坏这一进程。是孩子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认为“作业是你们要我做的”;二是“作业大战”带来的糟糕的情绪记忆和心理体验,容易让孩子真的讨厌起写作业。这样一来,孩子就失去了自我管理的动力,甚至引发恶性循环导致“战火”升级,两败俱伤。父母的控制带来的冲突和后果,不仅体现在写作业上,而且可能体现在日常亲子相处的方方面面,需要父母多多自我省察。

discipline2

家庭教育指导

对于孩子的生活习惯以及管理能力的培养,家长需要明确一点:做所有这些事情的“主体”应该是孩子,而不是父母,父母要做的是管好自己的控制欲,把握好“进”么和“退”的关系。

1.理性认识自己的控制欲,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权

家长要认识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做法背后有一些错误信念。例如,很多控制欲强的父母常常在想我怎么做才能迫使我的孩子做”,这样的想法其实已经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家长更多是在无意识地展示个人权威而不是真的替孩子着想,而这个想法又很容易被孩子的不听话进一步激化,所以家长要不断反思自己教育方式背后的教育思想,将“我要迫使孩子做”改为“我怎么做才能帮助我的孩子更有可能选择做”,给孩子更多自由选择的权利。

2.家长要学会适时地“退”,要管理好自己的控制欲

面对孩子时,父母一定要时时觉察自身的控制欲。父母所认为对的、好的方式,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唯的;不要一看到孩子做得不好、不顺利,就忍不住冲上前去实施控制。我们不妨“退”后一步,腾出足够的空间,让孩子自己去探索、试错、调整。父母的“退”后,就是用行动向孩子强调:这些事情需要由你来完成,爸爸妈妈相信你能做好。

3.家长要学会科学地“进”,在恰当的时候提供必要的帮助

“进”是用行动告诉孩子:这些事情对你来说确实有难度,如果你需要帮助,我愿意帮助你。帮助可以从两个

方面进行。

一方面,当孩子遇到了一些挫折,例如,作业太多了,玩的时间过长导致作业来不及写了,作业写得不好被老师批评了感到沮丧、挫败、烦躁、生气等。这时父母要做的,既不应迫不及待地批评他,也不应跳出来告诉他应该怎么办,而是先要倾听他的感受,注意他的情绪,等他的情绪释放之后,问问孩子,他想要怎么办,他希望父母做点什么来帮助他。

另一方面,当孩子遇到他自己确实无法解决的难题,例如,作业题太难了。这时父母可以跟他一起去寻找解决方案,切忌代劳,始终把自己定位为“协助者”的角色。父母给孩子充分的自主权,孩子就能自由地去体验不同方案、不同安排带来的不同结果,从而学会比较与选择。自主能带来自信,进而形成真正的自律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