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家庭教育指导:品德培养——警惕攀比行为

  • A+

家庭教育指导 家教指导 教育指导

小学高段家庭教育指导品德培养——警惕攀比行为

家教指导案例

小静是一名三年级学生。有一天,她去好朋友琪琪家里玩,看到琪琪有一个特别好看的玩具,打心眼儿里喜欢,小静在心里悄悄地说:“我也一定要爸妈给我买一个。”回到家后,她便跟爸爸妈妈说:“我看到琪琪家里有一个特别好看的玩具,我也想要一个。

”妈妈一听便说:“你已经有一个了!”“我的这个没有琪琪家的那个漂亮,您就再给我买一个吧!”小静向妈妈撒娇,这时爸爸表态了,他不同意,并且严肃地对孩子说:“不要在这些方面跟别人攀比,别人有的,难道你都想有吗?

要比也得比品德、比学习、比能力。记住了吗?”小静听着爸爸的话,觉得爸爸说得有道理,点了点头。爸爸的话深深地印刻在了小静的脑海里,时时刻刻提醒着她不要盲目攀比。

家教指导案例解析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自我概念的产生会受到社会经验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社会比较,人们通过社会比较来形成对自己的判断。从人格心理学来看,如果环境的力量造成了孩子的自卑感、脆弱感和彷徨感,孩子会想办法摆脱这种状态,以获得一种平等的感觉。

案例中,如果小静也有一个同样的玩具,那么她就会感到平等。其实,在一定条件下,孩子追求平等的心理是好的,但如果不考虑自己的具体情况和条件盲目攀比,家长就应该及时提醒和纠正。

案例中,爸爸不同意给孩子买玩具,明确表达不认同孩子在物质方面与他人去比,并纠正了孩子与他人比较的关注点,让孩子的注意力从关注外在的物质的比较转向内在品质的比较,提醒孩子要在学习和品德方面不断追求进步,对孩子进行了有价值立场、有说服力的教导,使孩子沿着个有益的方向发展。

警惕攀比行为的家庭教育指导

不能否认,孩子都有向美、向好的愿望,这是孩子追求进步的内在动力。但由于他们社会经验欠缺,自我调节能力不足,还没有形成很好的价值认知,容易过分夸大自身的需要,产生虚荣心

1.警惕孩子的盲目攀比行为

小学中高段的一些孩子,攀比行为愈加明显,家长一定要警惕。比如,孩子过度关注物质比较,看到同学买了新书包、新文具、新衣服等,不考虑自己是否需要也想要买,或者在意谁的零花钱更多、谁家的汽车高档、谁家的居住条件更好之类;孩子过度关注身份比较,当了班干部以此来炫耀,或者在意谁的父母当的官大、挣的钱多之类;等等。

如果孩子出现这些行为,家长首先需反思自己在家庭生活中是否有意无意地表达过类似观点,从自身做起,同时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远大的目标和追求。

elementary6

2.正确地引导孩子转移比较的关注点

一是,可以从对应比较转向错位比较。比如,孩子如果在意自己没有某同学长得漂亮,那么,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更全面地看自己,寻找自己的长处,使孩子获得平等的心理。

二是,可以从横向比较转向纵向比较,即让孩子从与他人比较转向与自己比较,帮助孩子获得自我认同。三是可以从负面关注点转向正面关注点。就像案例中爸爸的做法一样,让孩子在与他人的比较中,从对物质层面的关注转向对人的内在品质的关注。

3.言传身教传递正确价值观

有时候,孩子的攀比行为是从家长的日常言语、行事做派中有意或无意习得的。比如,有的家长在日常聊天中,可能无意间会与他人做比较,次数多了,孩子就会耳濡目染。

因此,要防止孩子的攀比行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做到谨言慎行,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会对孩子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

小学高段家庭教育指导:品德培养——警惕攀比行为,家教指导,警惕孩子的盲目攀比行为,正确地引导孩子转移比较的关注点,言传身教传递正确价值观,对孩子进行教育指导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