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案例分析:宠出来的任性和习惯

  • A+

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宠出来的任性和习惯 

才刚开学三天,新一年级班主任小张老师就跟我报告:“校长,我班有一个男孩,我实在搞不定了!”

我:“咋了?”

“这个孩子第一天稍微好点,第二天下午开始就从教室里跑出好远,今天上午也是,还去欺负同桌一个女孩,搞得这个女孩都不敢来校读书,我与他交流也是从不理我!回家放学的时候竟然把所有在校门口的红色安全隔离墩,用手和脚去“破坏”掉!校长,我非常担心他的安全,有没有办法,怎么呢?”

看着这个新老师一脸的无奈和全身心的疲惫,尽管很忙,我还是决定参与进去:“好的,我来跟这个家长先聊聊,你约约他们什么时候有空?最好是今天放晚学的时候!”不一会儿,家长联系上了,但告诉我们要在晚上六点左右才能到。于是为了能与家长交流,我们开始等这位家长。终于在六点半左右等到了孩子的爸爸和妈妈。

通过聊天,我们了解了一些孩子的家庭文化结构和养育方式。

1、“宠溺有加”的奶奶和“闷声不响”的爷爷

孩子的幼儿园是在小区里读的,现在读小学,离家也十分近。

爸爸说:“幼儿园老师说他很少说话、不听话,但孩子在幼儿园总体还是可以的!”

我说:“幼儿园里相对学业压力较轻,但小学一天学习生活的样态与幼儿园完全不一样。幼儿园管理的范围要小得多,管理也相对单一集中,而小学不一样了,科学、体育、美术、音乐等都要到专用教室场地上课。吃饭午睡也不一样了!”

爸爸:“家里就是奶奶很宠溺,现在晚饭吃饭还在喂饭!奶奶都很多次被孙子气死了!现在也说没有办法管住他,很任性!”“除了我没有一个人怕的,我只要看着,他就不敢动。但我工作很远,回去又迟,现在孩子在家里完全是一个小皇帝!”“我们也去医院进行了检查,主要是缺锌引起的多动!”

我说:“这个孩子智力没有问题,所有的问题都是宠溺造成的!”“因为在家庭的极度被宠溺,造成了孩子过度的‘自信’和自恋,以为天底下他最棒了,也因此逐渐养成了任性和懒散的习惯!”

爸爸:“我是跟他们(家里人)说的,他们不听啊……”看得出爸爸是有觉察的,就是做不到,原因有多方面的,比如工作繁忙,路途遥远,确实在这个意义上还是值得体谅。但主要问题我估计还是觉得没有到十万火急的地步,所以大家听不进去也就算了,但“孩子成长过程中所有过去的时间是没有办法补回来的!”

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孩子长期在爷爷奶奶的宠溺下成长起来,往往在家里觉得“无所不能”,俨然是小皇帝一个。但到小学(或者社会)之后始终走不出在家里的“优裕”生活,心理上没有准备好,行规上也没有完成铺垫到位,缺乏自信,缺乏小学的生活和学习能力。最后造成到了小学缺乏安全感,也没有丝毫的成就感,而且情绪变化大、不善言语。家的极度宠溺能阻断孩子的情感世界向外生长,逐渐形成的是只有家庭成员之间的内循环,其各种能力水平也会与其他孩子不一致,其社会交往能力也会偏弱。

2、忙得没有时间管孩子的爸爸和妈妈。

本案例中的两位父母,在我看来还算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至少对于孩子问题能第一时间来到学校参与交流。两个小时的聊天下来,最重要的问题,我认为:

第一是家庭的文化系统问题。孩子祖辈没有儿子,到了孙辈单传独苗,从小养育方式中的唯孙是上、全力优先满足,此家庭文化系统已经形成。父母也因此以“忙”而习惯于这样的文化系统。

第二是家庭对于孩子养育问题没有完全的觉察。爸爸虽有觉察,但家中人多势单,独木不成林。最终还是拗不过家庭其他成员对孩子的宠溺包围,最终形成现在如此这般的尴尬情况。

n02

家庭教育建议

1、先成人。

根据了解,孩子目前年龄偏小,相对心智并不成熟,所以不妨暂缓入学。这一年“重新出发”改善家庭养育文化氛围,培养孩子习惯,改善孩子心性。

2、多参与。

父母要积极地参与到孩子成人的过程中,而不是祖辈。父母的陪伴十分重要。如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加强孩子身体状况,而不是只有用药物去控制孩子的“多动”。

3、好社交

现在的社交缺乏主要是基于家庭的内循环,那未来一年中需要的是到小区里,到各种有孩子的社交场合中去,积极参与进去。也希望多一些这样的训练。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