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家庭教育指导
正向教养法,就是戒掉惩罚的沟通法
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父母对孩子的训斥,“单打”“混合双打”也不少见。这些惩罚的后果是什么呢?孩子表面上诚惶诚恐地接受批评教育,而内心深处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根本没有反省,更不会去思考该如何修正自己的错误行为,甚至有些极端的孩子会想办法离家出走,逃离父母的管束。可见,惩罚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影响了孩子对所犯错误的正确反思。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在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以后,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他人的赞赏。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成功的体验远比失败的体验重要得多。就精神活动而言,每一个幼小的生命都是为了得到赞赏而来到人间的。所以,给予孩子正向式的赞赏比给孩子惩罚更有用。
1939年,陶行知先生在重庆附近的合川区古圣寺创办了主要招收难童入学的育才学校,并担任校长。
一天,陶先生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同学,当即制止了他,并让他放学后去校长室。
放学后,王友已经等在校长室准备挨训了,陶先生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讶地接过糖果。
随后,陶先生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王友更惊异了,眼睛睁得大大的。
这时,陶先生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做斗争的勇气!”
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说:“陶……陶校长,你……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先生满意地笑了,说:“你能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刚好我只有这一块糖果了。我的糖发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吧!”怀揣着糖果离开校长室的王友,此刻的心情不难想象。
这就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用四颗糖果教育学生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以正向的思维去面对孩子的过失时,就会启动孩子心灵的力量,赋予孩子修正自我的空间。通过赞赏,孩子就能获得满意的感受和鼓励,从而建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
赞赏是亲子沟通的一座美丽桥梁,父母与孩子对话时多用赞赏,孩子便自然地把你当作可亲而信赖的人,就会和你推心置腹地聊理想、拉家常、谈学习、讲心事,从而更容易接受你的观点或建议。与孩子对话用正向式的赞赏,对顽皮的孩子尤其重要。因为顽皮的孩子最需要尊重和信任,受到赞赏后能立即引起他的内心冲动,并由心动化为行动。
当孩子犯错时,父母正向教养的办法有以下两种:
1.给孩子讲清规则
对不少孩子来说,犯错误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认识规则的过程。因此,孩子犯错误时,大人应该先弄清楚孩子是否明白相关的规则,然后再根据情况做下一步决定。如果孩子在犯错前不懂相关规则,那么最主要的错因在于父母事前没有跟孩子讲清楚;如果孩子明明清楚相应的规则还是犯了错,那么父母也不要大动肝火,而是要耐心地给孩子讲解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并鼓励孩子下次一定要做到。
2.简明地指出错误的同时,不忘肯定孩子良好的出发点
针对孩子做错的事情,父母应该用简明扼要的话语明白地告诉孩子,这件事情你做得不好,错在什么地方,以后要怎么改正,这就明确地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得到改正的建议或做法。与此同时,父母也应该设法寻找孩子所犯过错中的一些好的出发点,或是称赞孩子以前的努力和成绩,给予孩子最大的信任,这样不仅能督促孩子改正错误,还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