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自我认同期:寻找一切时机鼓励孩子

  • A+

教育心理学,少儿自我认同期:寻找一切时机鼓励孩子

现在,很多五六岁,甚至七八岁的孩子,还常常有这样一个坏毛病:不喜欢去幼儿园或学校,整天跟在妈妈的身边,简直就成了妈妈的小“跟屁虫”。而且,除了妈妈之外,他们不愿意跟任何一个人在一起,包括爸爸。

经过多年的研究,心理学家们发现这种类型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更可怕的是,不管是与人相处,还是做其他事情,他们常常会被强大的自卑心理包围。

其实,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往往是由于他们没有很好地完成少儿时期的心理发展任务。

进入少儿期之后,孩子要完成的心理任务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与妈妈完成亲密分离,即孩子要从对妈妈一个人的依恋中走出来,开始接纳爸爸和其他人。因此,在这一时期,家长就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多与其他人接触,特别是爸爸,一定要抽出时间来陪孩子,并不时地鼓励孩子。另外,家长还要有意识地让孩子与同龄的孩子多些接触,以帮助孩子完成与父母的亲密分离。

事实上,在孩子与父母完成亲密依恋的同时,他们开始把目光投向世界,并试图从社会或学校那里寻求认同。而这时,孩子的自我认同感也开始建立起来,如自尊、自信等。

确切来讲,孩子的这种自我认同感大约从2岁左右就开始萌芽了,只不过那时的认同只是一种模糊的、低级的自我认同。到了少儿期,孩子的自我认同感逐渐增强,他们已经能够很清楚地感觉到,父母是否喜欢自己,他人是否喜欢自己。

少儿期孩子的自我认同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强烈的,例如,他们仅仅会因为一件漂亮的衣服、别人一句夸奖的话,而变得充满自信;相反,别人一个不信任的眼神、一句批评的话,又会让他们对自己完全丧失信心。

因此,在这一阶段,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完成自我认同。当然,这一阶段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孩子完成正确的自我认同。

所谓正确的自我认同,简单来说,就是让孩子明白,什么是自尊,什么是自信,正确的自尊和自信都来自于哪些方面。

关于这一点,我们不得不佩服一位爸爸的做法。

126

6岁的小女孩妞妞过生日,姑姑给她送来了一件漂亮的裙子。妞妞非常喜欢这条裙子,她想马上穿上它,于是便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爸爸。爸爸这样对她说:“爸爸同意你穿这条?裙子,但你能告诉爸爸你为什么想穿上它吗?”

“穿上这条漂亮的裙子,我就可以变成漂亮的小公主,这样大家才会喜欢我。”妞妞得意地说。

“我的傻女儿,不管你穿什么样的衣服,你都是爸爸妈妈疼爱的小公主。”想了想,爸爸接着说,“你知道吗,爷爷、奶奶,还有姑姑、幼儿园阿姨都喜欢你,并不是因为你漂亮、穿了漂亮的裙子,而是因为你乖巧、讲礼貌、喜欢帮助别人,你懂吗?”

妞妞有点疑惑,但还是重重地点了点头。

也许只有6岁的孩子并没有完全体会到爸爸所讲的这一番话的道理,但没有关系,遇到类似的情况,她的父母肯定还会对她进行类似的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她自然会明白这些道理。

在少儿期,孩子的自我认同感往往来自于外貌和漂亮的衣服,这时,父母很有必要向孩子灌输正确的自我认同感,就像上述中的爸爸那样告诉孩子,漂亮的外貌和漂亮的衣服并不一定能赢得别人的喜爱,只有拥有良好的品质,如讲礼貌、有同情心等,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在这种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很早就能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自尊和自信,并能以自信的姿态快乐地成长。

因为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自我认同感,少儿期的孩子是很容易自卑的,而引起他们自卑的事情往往都是那些极小的事情。例如,因为无意之间所犯的错误,因为他人对自己的批评,因为与小伙伴之间的矛盾……所以,在少儿期,为了帮助孩子完成自我认同,家长要经常鼓励孩子,要寻找一切时机鼓励孩子。

这就需要家长拿出足够的精力来关注孩子,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及时发现,及时给予鼓励。例如——

当孩子因为自己做错事,而沉溺于自责中不能自拔时;

当孩子因为别人一个不信任的眼神而怀疑自己时;

当孩子因为小伙伴的不理解而伤心时;

关于这一点,很多家长做得很不到位。例如,当孩子哭着向家长讲述自己的委屈时,家长要么不耐烦地说:“别烦我,我忙着呢!”要么就是不以为然,甚至嘲笑孩子:“就这么点儿小事呀,你至于吗!”……这样只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不能很好地完成自我认同,甚至是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家长对待孩子的这种不耐烦的态度,以及这种冷嘲热讽式的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

当然,当孩子向家长诉说自己的委屈和困难时,家长需要鼓励孩子,但这种鼓励并不仅仅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更是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正确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当孩子基本已经拥有了正确的自我认同感,那么长大后,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他们都能以自信的态度去面对。

此外需要父母们特别注意的是,除了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自我认同感之外,在少儿期,孩子的心理发展任务还有很重要的一点:

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并能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控。

孩子进入少儿期之后,开始对自己的情绪感兴趣,家长要帮助孩子认识各种各样的情绪。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产生情绪,情绪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它们只是人面对一些事情时自然而然产生的心理反应,但情绪是需要调控的。

人的情绪是需要发泄的,孩子也不例外,因此,一定不要因为我们的行为使孩子压抑自己的情绪。例如,当孩子哭闹时,有些家长总是打骂孩子,虽然打骂能够制止孩子的哭闹行为,但也对孩子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孩子学会了压抑自己的情绪。长此以往,孩子的情绪长时间得不到发泄,就会使心理扭曲、变形,影响心理健康。

同时,为了使孩子不至于变成乱发脾气的“暴君”,家长还要告诉孩子正确发泄情绪的方法。例如,当孩子因为没有得到想吃的零食而乱摔东西时,家长可以这样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很想吃那些零食,在合适的时候我会买一些给你吃。当我得不到我想要的东西时,我也会愤怒,但我不会因为愤怒而摔东西,因为乱摔东西是不对的。”

这样既使孩子懂得了不良情绪是允许存在的,又使孩子懂得了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