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自尊心——健康个性的火种

  • A+

实用儿童心理学——自尊心 

自尊心——健康个性的火种

一般3岁左右的宝宝就开始注意别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此时他们做错事,听到别人羞他,常常会出现脸红、低头不语、逃跑等表现,这是宝宝受“刺激”时产生的外部表情动作,而被夸奖的时候,宝宝往往表现得非常高兴,事实上,这也是宝宝自尊心的一种体现,父母应该关注宝宝的自尊心,因为自尊是宝宝有健康个性的前提,应该注意呵护宝宝刚刚萌生的自尊心。父母要精心保护好宝宝自尊心的火种,真诚地关心宝宝,尊重宝宝的喜好、特长,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合理愿望,要善于联系宝宝的具体行动,向宝宝揭示有关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对宝宝好的行为予以肯定,从而让宝宝形成一种荣誉感、自豪感和自信心。宝宝会从父母的举止中揣摩你对他的看法,当宝宝意识到父母爱他、尊重他时,他也会意识到自己的价值。 

一项针对宝宝的调查发现,很多宝宝对自己父母忽视自己的自尊,随便向外人提起自己的隐私、短处等感到非常不满。这不得不引起父母们的关注。父母们可能认为,自己的宝宝才那么一点点,多说一些他的不足,可以让宝宝“知耻而勇进”。事实上,在伤害了宝宝的自尊之后,很可能会得到相反的结果,还有可能导致宝宝心理不健康。 

心理学家告诫父母,宝宝的自尊心可以看作是他们对自己身体、能力、表现等感到满意的一种心理。不同的宝宝会有个别差异,有的宝宝漂亮一些,有的宝宝丑一点,有的宝宝聪明一点,有的宝宝迟钝一点……但是这些都不应该成为父母忽视或嘲笑他们的理由,因为宝宝非常容易感受外界给他们的评语,所以父母的育儿工作之一便是维护和培养宝宝的自尊心,这样宝宝才能身心健康地成长。 

宝宝的自尊心是受外界环境直接影响的。对于学龄前宝宝,父母对他们的言语刺激,非常容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即使是进入学龄的儿童,如果对其进行过多的批评,也非常容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慢慢产生自卑感,这对宝宝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186

培养和维持宝宝的自尊心,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不要嘲笑宝宝 

明明爸爸因为明明摔了杯子训斥明明:“你真笨,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明明爸爸说这句话是有一定目的,他是希望以此让明明自尊心受到刺激,产生一种羞愧感,以促使明明不再失败。可是让明明爸爸感到失望的是,听了他的训斥后,明明却对帮爸爸拿东西产生了抵触心理。这让明明爸爸感到哭笑不得。 

年幼的宝宝则很容易对父母的话信以为真,当他感觉自己不能得到父母认可的时候,除了情绪上非常不是滋味,也会对学习产生一种抵触心理。 

2.给宝宝进步的空间 

宝宝在获得家长的表扬以后,就非常期待下一次夸奖。在此需要提醒父母们的是,不要因为宝宝一次表现良好,就期待宝宝以后都能做得很好。尤其是对于学龄前的宝宝而言,他们的各种能力都尚不成熟,很多行为的出现都是偶然的。宝宝的成长和进步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父母应该允许宝宝偶尔有失常的表现。假如期望太高,反而容易给宝宝带来压力。 

3.当你做错事情时,也应该勇敢地对宝宝承认错误 

父母勇于在宝宝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不但可以使宝宝受到伤害的心灵得到安慰,保护宝宝的自尊心,也可以让宝宝养成诚实的性格。比如父母可以说:“上次你不应该受到批评,是妈妈错了,周末带你去买支钢笔作为补偿好吗?” 

4.减少宝宝的难堪情绪 

有些父母习惯在宝宝面前说他们的缺陷和错误,这会使宝宝难堪而情绪强烈,过多的难堪情绪会造成宝宝的两种个性心态:一是我行我素,不愿思考和解决问题;二是感到羞愧无比,从而产生自卑心理。这两者都不是父母责怪宝宝的本意。所以父母在纠正宝宝错误行为的时候,应该注意不要让宝宝感觉难堪,因为那只会适得其反。

儿童心理学——自尊心是健康个性的火种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