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理念:要想教育好孩子,一定要充分地理解孩子

  • 134
  • A+

家庭教育理念 

要想教育好孩子,一定要充分地理解孩子 

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的自尊意识在4至6岁时就形成了,此时,他们已经能够分辨出“好的我”和“不好的我”。随着年龄的增长,分辨能力越来越强。因此,父母如果还是把孩子当成襁褓中的婴儿,认为孩子就得听自己的,显然这是错误的思想。

每个孩子都有很强的自尊心,英国心理学家亚马莫托曾对孩子“怕”什么做过一个调查。调查表明孩子最怕的是丢面子,怕父母当着别人的面数落自己的短处。把这些“怕”归纳起来,就是怕自尊心受到伤害。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希望父母尊重自己的意见,如果父母总是以家长的权威压制孩子,孩子就会感到非常沮丧,从而不敢再表达自己的意见。

鲁迅曾说:“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他认为,要想真正教育好孩子,一定要充分地理解孩子,照顾到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1929年9月,鲁迅的妻子许光平生下一个男孩,名叫海婴。海婴生性活泼,经常纠缠父亲。鲁迅喜欢饭后靠在藤躺椅上,把零食放在桌边,一边慢慢地吃,一边悠闲地看书。海婴往往从藤躺椅下钻出来,毫不容气地抢父亲的糖果、饼干。鲁迅只是微笑地看看儿子,从不呵责。海婴也从来不怕父亲,有时还会挤在他的身边,轻轻揪他的胡子玩,更喜欢的是骑马一般坐在他的身上,亲昵地伏在父亲胸前,小嘴说出一个又一个天真的问题。由于鲁迅对自己幼年所受的束缚人性的封建教育十分不满,不愿让海婴重蹈他的童年之路,因而他喜欢孩子“敢说、敢笑、敢骂、敢打”的天性,希望儿子做一个活泼而真诚的人。后来,鲁迅曾经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这样写道:“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亮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他把儿童看作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竭力反对两种因袭的错误教育方法:一种是粗暴压服的方法,对儿童非打即骂,使得儿童从小唯唯诺诺、低声下气、思想愚•钝、目光呆滞,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其实这类孩子长大以后,“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绝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另一种是娇生惯养的方法,任其跋扈,放任不管,使儿童在家里成了“小霸王”要什么给什么,待到将来走到社会,“便如失了网的蝴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

鲁迅提倡,对儿童要了解他们的心灵世界,懂得他们的兴趣和喜好。他指出:“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有一天,鲁迅在家里请朋友吃饭,桌上摆了一盘鱼丸,海婴面前也放了一小碟,他好动,先夹了一个尝尝,觉得味道不新鲜,就嚷菜坏了。大家从大盘中拣来尝了尝,都说是新鲜的,以为是孩子瞎嚷,就不去理他。但鲁迅却认真地对待孩子的意见,把海婴碟子里的拣来尝了尝,发现味道果然变了,赶紧吐了出来。鲁迅说:“孩子说不新鲜,一定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鲁迅是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小说和文章闻名中外,但他对自己的孩子,不是硬性要求他继承父业,而是顺其自然,并告诫孩子“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鲁迅对海婴所持的尊重、支持、鼓励的态度,使亲子情感交流得到了促进和加强。孩子受到家长无言的关爱,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天天快快轼乐乐地生活着,做他自己喜欢的事。

尊重孩子是教孩子学会尊重别人的最好方式,父母若总是居高临下,以权威的姿态对待孩子,他们会因此而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结果很可能以欺侮弱小来平衡自己。一个人从小得不到被尊重,长大了也不会懂得尊重别人,也就不会懂得尊重的重要性。

n05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有一首小诗:“你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之火的儿女;他们通过你来到人世,却不是你的化身,他们整天和你生活在一起,但并不属于你”。

父母一旦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时,就会对孩子说打就打,说骂就骂,随心所欲。如果父母读懂这首诗的意境,就不会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而是当作人类的孩子来对待,就可超越个人情感、超越功利心态,牍律教育孩子

父母只有将孩子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来看,而不是作为自己的附属品,才可以使孩子的人格真正受尊重。 

家庭教育理念:要想教育好孩子,一定要充分地理解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希望父母尊重自己的意见。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