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性教育:安全套应该“进”中学吗?

  • A+

青春期性教育 

安全套应该“进”中学吗?

2009年6月9日中国新闻网报道,称英国政府计划在全国推行新措施,为年龄低至十二岁的男生发放一张名为C卡的“安全套信用卡”,他们可凭卡取得免费安全套,家长不会知情。为年轻人提供性健康咨询和服务的专门组织Brook,向英国儿童、学校及家庭事务部提出建议,要求给曾上过安全性行为课堂的男生,发放一张名为C卡的塑料卡。男生可到足球场、理发店、健康诊所和童军中心等地方,出示C卡领取免费安全套。这个计划目的是要减少少年怀孕和性病数字,但有批评认为此举会鼓励儿童小小年纪便开始活跃性事。

我们后面会谈到,英国政府的这一举措,其实正是欧洲性教育理念的生动体现和最好落实,完全符合欧洲性教育的模式。而这件事,至少给我们思考中国的性教育问题提供了一个榜样。因为,关于安全套是不是应该“进”中学,一直存在争论。而且英国社会面临的争论,中国社会也面临着。

2000年前后,中国媒体曾围绕着“安全套自动售货机是否应该进大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场讨论的结果,是以各大学校园中普遍可以看到安全套自动售货机而告终。安全套“进”了大学,是和整个社会对安全套的推广使用意识联系在一起的,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社会对大学生性行为的宽容。

2004—2005年,媒体又出现了关于“安全套是否应该进中学”的讨论。关注的焦点并不在于安全套自动售货机是否应该出现在中学校园,而主要是“如何使用安全套的性教育”是否应该进中学课堂。这次争论中,反对安全套“进”中学的声音占据主流,在我看来,这同样说明了公众社会普遍无法接受和容忍中学生的性行为。因为对于许多人来说,一个重要的假设便是:教学生如何使用安全套,就是认可他们的性行为。而在我看来,事情并不能这样简单地看待。

n02

安全套“进”中学的争论,是有其新闻背景的。

2003年底,南京大学高教所刚结题的《在青少年中开展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研究课题中,安排了一堂安全套正确使用的演示课,但这节课却遭到一所中学的抵制,还在家长中引起轩然大波。

负责此课题的南大高教所孙志凤老师介绍,整个课题是和美国一家研究机构合作的,费时三年。其间,课题组选定了南京四所中学,开设为期一个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干预课程,安全套演示课只是其中的一节课,指导老师会向学生一一演示安全套的正确使用方法。

在演示课前,每位家长都收到了一份研究内容知情书,只有在家长签字同意后,才能开课。南京的四所中学中,二十九中、八中和江东门中学都没有遇到什么阻力,二十九中有位家长还在表上写道:“要教给学生全面的预防知识,不必羞羞答答。”但是,三十九中的绝大多数家长却拒绝在知情书上签字,不少家长还提出了抗议。

引起更大关注的事件,是2004年5月桂林市举行的青春形象大赛,十三位获奖学生最后得到的奖品竟是一盒包装精美的安全套。举办者声称,此举是为了宣传避孕知识的重要性。

反对安全套“进”中学的一方,提出了许多观点。在我看来,这些观点可以大致归为两类,一类是对在中学进行性教育的担心,一类是对在中学进行安全套使用教育的担心。应该说,前一种担心目前已经基本不是社会的主流观点了,面对越来越高的中学生性行为发生率,越来越多的少女怀孕现象,中学教师和家长都普遍开始认可应该进行性教育。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