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青春期教育方法的原则
粗暴、压制、禁锢只能适得其反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期,精神上尚未用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充分武装,尚未经历多少社会的洗礼,因而比成年人脆弱得多。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度的,一旦他们卷入到早恋的漩涡或遇到挫折、与社会规则发生冲突,容易陷入迷惘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师长不能了解他们,理解他们,教育上有差错失误,任何不测均可发生。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自杀与犯罪事件均有所增加,年龄也有下降趋势,这个现象十分令人痛心!这一部分不是对原则的应用作正面阐述,而是剖析不当教育方法的负面影响,以启示施教者思考怎样沟通和营造与孩子的情感关系并使之成为有力的教育因素。
(一)失当的教育方法
1.封建家长式的管教
封建家长式的管教方式是以封闭为特征,服从为前提,强制为手段的教育方法,动辄训斥、只禁不导,试图把青少年的手脚捆住,限制其活动和交往范围。这样做是不会有好效果的。试想:一个活动天地狭窄,生活方式单调死,缺少自主和自制能力的青少年能健康成长吗?此外,中学生有独立性与依附性的矛盾,他们对家长的过分关心和干涉会感到厌恶,甚至发展到憎恨的程度,从而发生暴力行为。不少早恋的学生由于害怕老师的指责或父母的责骂,便秘密幽会于公园、影院、舞厅等地方,一些父母为防止孩子幽会,限制他们晚上出门,但孩子间的有些活动恰恰发生在放学后父母不在家的时候。实际上,管、卡、压手段对青少年教育是无能为力的。一些家长信奉暴力管教,动辄加以体罚,愚昧地以为“棍棒底下出孝子”。甚至有些学校的部分教师和领导认为“学生难管”,因而也推崇体罚在教育中的作用,时而采取简单、生硬、粗暴的办法“教训”学生,而学生的父母则表示自己的孩子不乖,“就该如何如何”。在这种情况下,用体罚侮辱孩子的事件愈演愈烈。由于教育手段陈腐、教育方法失当使学生心态失衡和行为失范的事例报道屡见报端,有的学生忍受不住打骂的催残,离家出走,有的便以损坏东西等方工来发泄自己的郁闷。
2.“精神虐待”
教师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对“问题学生”进行惩罚的方式产不是用拳头,而是热讽、冷嘲、当众羞辱及贬低学生等,有的教师就骂有早恋倾向的学生是“流氓”、“不要脸”等,这只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对抗心理,这是一点好处也没有的,是教育的失败。
3.两性交往禁锢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严密监视。监视学生是否“谈情说爱”,并采取行政手段设大防,禁止男女生交往,并带着有色眼镜把男女生之间往来当作过失看待,使男女同学由于怕别人说他们“恋爱”而回避相互交往;
②道德说教。教师摆出一付严肃的面孔,告诫学生使男女同学对交往产生难忍的恐惧感,面对面也不知该说什么;③竭力回避由于怕学生坠入情网,教师不敢
提倡男女同学之间建立健康的友谊,回避中学生这一实质性问题,认为不说为好,男女交往的事不需要教。教育者的无能不仅使学生对异性交往蒙上神秘的面纱,而且成为学生对神秘感进行无益探索的行为的动力。
(二)简单、粗暴教育方式的危害性及其原因
1.简单、粗暴教育方式的危害性
首先,它使青少年产生严重的对立情绪,以致引起抗拒行为。使教育工作更无法进行下去。其次,它会挫伤青少年的上进心、自尊心和荣誉感,使青少年产生自暴自弃的思想,因而在行动上日趋消沉,甚至堕落。第三,简单粗暴是压而不服的,容易造成青少年的两面行为,有时表现上顺从,但并未从内心真正解决问题,使他们学会说谎、做假。第四,使有些青少年由于得不到家庭和学校的温暖,失去对家庭、学校的信任和依靠感,只有跑到社会上去寻找“温暖”、“认同”和“依靠”,结果很容易走上邪路。第五,粗暴的态度对受教育者起反面教育作用,养成他们暴躁、专横的性格和以粗暴态度待人处事的行为方式。
2.教师要取粗暴、压制、禁锢做法的原因分析
某些学者认为,教育者之所以对男女生交往采取粗暴态度,首先是教育修养水平低。在教育修养上这些教师是“先天不足、后天不良”,既在正规的师范教育中缺少性教育的课程,又不善于在教育实践中观察研究自己的教育对象,认识教育规律。由于对青春期性心理及其表现缺乏正确的认识,因而不能理解和在一定程度上体谅少男少女的情感,总是不由自主地把某些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关系估计过深。有的教师本身就没能摆脱落后的性观念的羁绊,所以对学生施加错误的影响。教育修养差还表现在教育涵养贫乏、教育方法少、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绝对化等等。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