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们不信守诺言时,开始共赢—问题及解决方案

  • A+

父母效能训练  家庭教育方法 

当孩子们不信守诺言时,开始共赢—问题及解决方案

尽管共赢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孩子们信守承诺的可能性,但是也无法保证孩子们一定会言出必行。父母们很快就了解到了这一点,尤其是面对更小一点儿的孩子时。我们的回访发现很多这方面的实例,同时也看到有很多家长提出了非常独特、有创意的方法。

—位妈妈描述了她的一个女儿未能信守承诺的故事,这个故事也警告父母不应当如此处理这类问题:

芭比承诺说会保持她的浴室干净。那间浴室通常会让客人来使用,经常一团糟。苏伊说她会捡起家里各个地方的报纸。但是到了第二周,苏伊每次都会完成自己的工作,可是芭比却总是抽不出时间。她的打算是好的,可是她这周太忙了,学校里有一堆事情。一周快结束时,她的承诺显然没有起作用。后来,苏伊也不再干她的活了。我只能提醒她们:“报纸还没有收好。”或者“你可以把报纸收起来吗?”或者干脆我就自己干了——的确基本都是我来做,所以我不得不承认,这次失败了。

这位妈妈在不经意间传递给了芭比和苏伊一个信息:假如你同意了一个决定或者做出了一个承诺(保证、物议),你其实并不需要坚持,最终妈妈都会去做。孩子们本该在妈妈强烈的“我—信息”中学会为自己的承诺负责,比如:“当我们做出了协议,可是你们却不去执行,我感到自己没有得到你们的帮助,我就很想抱怨。”但妈妈却没有这样做。

l7

有些父母会转而又诉诸方法一,使用权力来解决由于使用共赢方法失败所产的问题,正如下面这个事件:

早晨,孩子们会对冰箱进行大扫荡。我们依靠社会福利粮票维持生活,食物要按照日子定量分配,所以,我们共同做出决定:我们在冰箱里放了一个鞋盒作为“起床盒”,里面放了水果、零食、花生酱三明治和一些会让他们惊喜的食物,他们只能吃盒子里的食物。我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他们也这样认为。第二天早晨,一包热狗没了(它不在“起床盒”里),问题就像没有解决过一样我简直不想告诉你我们做了什么事——我在孩子们的门上加了锁,防止他们在我们起床前走出房门。 

在孩子们打破承诺后诉诸权力,这会扭曲用共赢方法解决问题的真正目的一它本来该让孩子们更富责任心、更加自律。此外,父母在孩子们的门上加锁,是在惩罚孩子,会有让孩子怨恨、敌对、报复和欺骊父母的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我依旧推荐家长们可以试着采用更强烈的“我—信息”,而不是诉诸权力。

或许这会让父母们回想起自己的儿时:要想摩守一个承诺非常不容易;当自己不能遵守协议时,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忽略这个失败。一次教训不足以使一个人成为一个有责任心和诚信的人,这需要不断地练习,就如同练习钢琴和打网球一样。

父母们要加快孩子们的这个学习过程,有很多方法:

(1) 发送“我—信息”。

(2) 转换技巧到积极倾听

(3) 发送更为强烈的“我—信息”。

(4) 再次尝试解决问题,看是否能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5) 找到孩子们不能遵守承诺的原因。

尽管有这些方法,家长们依旧会问:“如果仍旧不起作用呢?”在我们所有的回访中,只有一个夙子是家长不断试图通过不诉诸权力的方式来影响女JL,可是女儿却一再食言。

这个18岁的女孩子承诺如果爸爸妈妈送她一匹马,那她就会清理马厩,但她没有做到。父母和她进行了面谈,她说她愿意清理。日复一日,马厩还是没有被清理干净。父母一再和她谈,她再次保证会清理。她的父亲是位很健谈的医生,他描述了当时的场景:

最后,我忍无可忍,我将马从马厩里牵去别的地方。3个月后,她想要回马。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她还是未能遵守约定。你会怎么办?你会如何和她再次谈判?当我不得不和她进行这样的重复谈判,我开始厌烦。我感觉她根本不在乎我,也不看重我们之间的关系,或者她根本不愿意为我做什么。关系中的信任非常重要,我认为这是年轻人需要学习的,这是一个很难的命题:如果我们的孩子能从现在就学会这些,那他们成年后就会成为更有效率的人,也会更加快乐。

最后,我告诉她:“朵蒂,我无法再忍下去了.我一再地重复对你说,如果你不能做一些最基本的清理马厩的工作,那么马儿就要离开。你拒绝做,那么对不起,马儿只能离开。周五我会送走马儿周五,马儿被送走了。这个女孩已经18岁了,如果到这个年龄还不能负责任,那简直太糟糕了。这对她而言的确很难。那她得到了一些经验教训了吗?是的,她慢慢地学到了些。在这个问题上,她与其他人的价值观不同,她必须学着从正确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或许所有的家长都会同意这位父亲所说的。对于他的看法,我想我也不能持不同意如。但是,经验警告我,在不知道朵蒂到底怎么想之前不要轻易做出评价。或许有个更深层的问题,个隐藏起来的动机。通过这份谈话记录,我无法得知这个动机。然而,我确信如果谈判的双方有一方再三拒不履行承诺,谈判是不可能进行的。共赢是双向的,它需要满足双方的需求。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