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孩子早教方法 培养好习惯
习惯成自然——坏习惯阻碍发展
《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从前,有个小孩子与母亲一起生活。一天,小孩子慌张地从学校跑回家里,母亲见状便问他发生了什么事,小孩子说自己看到同学的写字板很漂亮,就将写字板偷了回来。母亲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夸他做得好。听到母亲这样说,小孩子便放心了。后来小孩子又偷了别人的衣服,同样受到了母亲的夸奖。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孩子渐渐地养成了偷盗的习惯,成为一名惯偷。一次,他在钻进金库作案时被当场抓获,在行刑前,小偷恳求再见母亲一面,跟母亲说几句悄悄话。可是没想到当母亲把耳朵凑过去时,小偷张开嘴咬掉了母亲的一只耳朵,并怨愤地对母亲说:“如果我第一次偷写字板时你能批评我,教育我,告诉我这是不对的,我就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了。”母亲听了这番话追悔莫及。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常说“积少成多”,小善做多了可以成为大善,而小恶做多了则会让自己走入歧途,给自己与他人都带来伤害。故事中的小孩子做了一件错事,从小养成了
不好的习惯,最终毁掉了自己的人生。虽然现实中的很多父母都不会像故事中的母亲那样鼓励孩子的不良行为,但是包庇、袒护孩子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
家长对孩子习惯的形成产生着重要的作用。小孩子的是非观念薄弱,他们不知道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父母适时的教育与引导会帮助孩子认清对错,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选择与行为;而父母的不当教育则会助长孩子的不良行为,使其逐渐养成坏习惯,从而阻碍孩子今后的发展。
那么孩子养成坏习惯的根本原因有哪些呢?
孩子自身性格影响
孩子自身的性椅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面对同一件事情,不同性格的孩子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正如“延退满足实验”中所展示出来的结果一样,急着吃掉手中一颗糖的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往往会屈服于欲望,逃避挑战;而耐住性子等着拿到两颗糖再吃的孩子在后来的生活中往往表现出很强的自控能力,可以抵制住诱惑。因此,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养成良好的习惯,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性格训练,如孩子想要一个奥特曼玩具,父母就可以告诉孩子在他过生日的时候可以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但是现在不行。
模仿家长的行为习惯
父母对孩子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会有意无意地模仿大人的行为,但是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无法分清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行为是坏的,于是就照单全收。有些家长吃饭的时间不固定,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孩子也会学着他们的样子,不重视
吃饭,而只是按照自己的心情决定是否吃饭;有些家长用完东西就随手放在一旁,孩子见到后也会习惯随手乱丢东西,而不注意整理。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其去模仿、学习,因此,要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家长要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模仿榜样。
重复同一行为方式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这就是重复的力量。对孩子来说,一个行为经过多次重复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如果在孩子第一次出现不良行为时家长没有制止,孩子接下来就会不断地重复这种行为,直至形成习惯。如孩子在看电视时霸占着遥控器,不允许其他人换台,如果孩子第一次出现这种行为时父母没有注意,而是听之任之,那么孩子接F来就会不断重复这一行为,每次都自己霸占着电视机,导致家里的其他人都无法看电视。
纵容孩子的不良习惯
现在的很多家长都十分纵容、溺爱孩子,舍不得孩子受一点点委屈。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有些家长的第一反应不是帮助孩子改正,而是“你没事吧?没事就好”。如孩子在玩玩具枪时把子弹打到了别人身上,被别人训斥,家长立即就会跑过去抱住孩子,问:“你没怎么样吧?有没有受伤?”确定孩子没事后,他们还会对被打的人说:“他还是个孩子,什么都不懂。”父母这样的纵容、溺爱,不仅无法让孩子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反而会让孩子变本加厉,进而会导致孩子逐渐养成不良的习惯,影响孩子的一生。
孩子早教方法,培养好习惯,习惯成自然——坏习惯阻碍发展,家长对孩子习惯的形成产生着重要的作用。小孩子的是非观念薄弱,他们不知道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父母适时的教育与引导会帮助孩子认清对错。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