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引导孩子说出心里话?

  • A+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  

一名10多岁的男孩向他的朋友抱怨:“我的父母从未注意听我说话,每天就只顾自说自话、唠唠叨叨,真不想回家。

位13岁曾经离家出走的女孩子讲迷了与母亲的关系:“我和妈妈已经到了相对无言的地步,即使琐碎小事也无法与她交谈。比如像学习这样的事儿,,我担心考试不及格,我想告诉妈妈我学习不好,但妈妈会说:‘哦,为什么别人能学好?’接着就会对我发脾气。于是我就开始撒谎,虽然我不想这么做。对自己的行为,我心里真的也不感到难受…最后好像是两个陌生人在对话一一我和妈妈都不表露自己的真实感受、真实想法。

这些例子并不鲜见。孩子在父母面前把自己遮掩起来,拒绝同父母交心。为什么这么多的孩子不把父母当作求助对象呢?为什么孩子有了苦恼不去找父母谈呢?为什么绝大多数父母都不能成功地同孩子保持一种良好的关系,给孩子帮助呢?

原因在于,绝大多数的父母都不知道如何倾听。

其实,“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因为倾听对孩子来说是在表示尊重,表达关心,这也促使孩子去认识自己和自己的能力。如果孩子感到他能自由地对任何事物提出自己的看法,而他的想法又没有受到轻视和数落,这样就可以促使孩子说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孩子先是在家里,然后在学校,将来就可以在工作上和社会中自信、勇敢地正视和处理各种事情。

1.诱导孩子说出他的心里话

孩子,这事讲给我听听。”

“我想听听这件事情。”

“说说看。”

“这事你愿意谈谈吗?咱们一起讨论吧。

“我们听听你的意见。

“继续讲下去,我在听着。”

充当开门人是能够引导对方讲话的强有力的催化剂。10~-16岁的孩子对这些简单方式的反应会令父母吃惊。他们能感觉受到鼓舞,会接近你,会你敞开心扉,会一股脑儿地说出他们的感受和想法。

2.父母要先学会表达,再学会倾听

家,是一个可以自由表达的地方。表达要把握两个关键:态度和语言。态度决定孩子的沟通欲望,语言影响沟通的质量。所以,父母首先要以一颗真诚的心来打动孩子,然后再让孩子有机会宣泄不良情绪。

作为父母,应当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当孩子提到某些不愉快的经历需要“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时,请你认真倾听,适时表示理解和接纳,不要急于做出你认为正确或错误的判断,不要给孩子讲大道理。记住:在这个时刻,孩子才是主角。

如果有必要,试着引导孩子辨别并表达自己的情绪,例如问问孩子:“你是怎么想的?这件事是不是让你很不开心?…”当孩子表达完毕之后,问问孩子是否需要你的建议。比如,“妈妈想给你一些建议,你想听吗?”如果孩子愿意听听你的看法,尽可能客观、中立地表达,可以指出孩子的不妥之处,但是请记住,不要指责,也不要对孩子的情绪做出评判。

如果孩子拒绝了你,也不要强求他听你的建议。若父母能一直保持这种客观、冷静,并且支持孩子的态度,孩子会更愿意倾听你的看法,有利于疏导他们的负面情绪。

qc9

3.倾听的一些原则

永远保持商量的口吻。也就是说,父母要与孩子商量事情,不要发号施令,更不能使用暴力,应永远保持平等相待的共处原则。

孩子犯了任何错误,在批评或处分之前务必给孩子足够的申辩机会。父母应当认真听取孩子的诉说,必要时要核查事实,使批评或处分恰如其分。

停止手边的一切工作,面向你的孩子,凝视他的双眼,倾听他想表达的细节,也试着努力听他的感受,最重要的是领会到他的用意。

进行双向交流的时候,要积极回应孩子,比如运用“嗯……”“哦……或“我了解……”等字眼,让孩子知道父母正在聆听。

父母应充满耐心与兴趣地倾听。10-16岁是与孩子沟通的黄金时期,父母如果坚持下去,即使孩子大了,也会习惯于与父母交流。

当孩子有安全感或信任感时,才会向其信任的成年人诉说心灵的秘密。因此,父母应无条件地爱孩子,忧其所忧,乐其所乐。这样才有可能经常倾听到孩子的心灵之音,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只有掌握与孩子相处的艺术,做孩子的朋友,才能使两代人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零距离沟通”。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