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理念:在哪些时候父母给予孩子鼓励最合适呢?

  • 142
  • A+

家庭教育理念 

在哪些时候父母给予孩子鼓励最合适呢?

父母们可以借鉴以下三大时机:

方法一:当孩子遇到困难,或遭遇失败时→多用行动鼓励,语言少而精

在一次四年级学生的讨论课上,我曾问过他们这样一个问题:“当你们遇到困难,或遭遇失败时,你最怕的是什么?”孩子们的回答令我很惊讶,因为他们的答案不是“害怕失去继续前进的勇气”,而是“最怕爸爸妈妈的唠叨”。一堂这样的讨论课,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每个孩子小时候都听过父母太多的大道理,尤其是当孩子失败时、遇到困难时,父母总会用那些大道理来安慰孩子。那个时候,孩子会觉得父母好伟大,可以让他们心服口服,但当孩子到?四年级,他们已经具备了理性思维的能力。更多的时候,他们需要的已不再是父母的安慰和大道理,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每一位父母都知道,在孩子遇到困难时,自己应该去鼓励他们,但很少有父母知道,四年级的孩子需要什么样的鼓励。

在这一点上,一位妈妈做得很成功:

在一次考试中,一向成绩很好的军军却发挥失常,成绩考得不是很好。当军军拿着不是很理想的成绩单回到家,告诉了爸爸妈妈这个坏消息后,就一声不响地把自己关在了房间里。

过了一会儿,妈妈端着一盘水果敲门进了孩子的房间,看到孩子正坐在书桌前思考问题,妈妈便把水果放在孩子旁边,接着轻轻地拍了拍孩子的肩膀。孩子回过头来看着妈妈,妈妈真诚地冲孩子点点头,转身离开了孩子的房间。

对于已经有了理性思考能力的孩子来说,在他们遭遇失败或遇到困难时,安慰的语言往往是无力的,有时,他们只是想知道父母的态度,想知道父母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失败而不再欣赏自己。

当孩子因为失误没有考好时,父母给孩子端一杯水,或送一些水果,孩子就会从父母的行动中读懂父母的态度——父母并不会因为自己的失误而不喜欢自己。当然,当父母拍拍孩子的肩膀、冲孩子点头时,孩子也会明白,父母这是在鼓励自己,从而也会促使孩子向积极的方面思考。

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遇到困难或遭遇失败时,他们最怕听到父母的唠叨。在这时,如果父母试图用语言来鼓励他们,往往会使他们听出说教的意味、会把父母的鼓励当作唠叨。所以,在这个时候,来自于父母行动的鼓励,比父母语言的鼓励,效果要好得多。

方法二:当孩子取得成绩时→与孩子一起分享他的喜悦

生活中,孩子总会取得一定的成绩,如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团员”,或在班级、学校组织的某项活动中取得了好成绩,等等。在这个时候,孩子的情绪会比较高昂,自信心也会比平常强,大多数的父母肯定会想:借此机会鼓励孩子继续努力,肯定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父母们的这种想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却忽视了另一种鼓励孩子的好方法——与孩子分享成功的喜悦。四年级,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的自尊心也会越来越强烈,当他们取得成绩时,如果父母好好地跟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那孩子的自尊心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他们继续努力的欲望也会越来越强烈。

在一次学校组织的绘画比赛中,王旭的作品获得了一等奖。回到家后,妈妈故意用记者的口气问孩子:“王旭同学,请谈一谈你此时此刻的心情好吗?”

王旭也配合着妈妈,用明星接受采访的口气说:“取得这样的成绩,我要感谢学校、感谢老师,尤其要感谢父母……这次成绩的取得,坚定了我的一个信念——为成为一名出色的画家而努力。”

听到女儿的梦想,妈妈激动地说:“我为你这个伟大的梦想而感到自豪,不如这样,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个日子,把它定为你的‘梦想诞生日’如何?”

王旭高兴地欢呼起来。

四年级的孩子,虽然由于自我意识已经萌芽,他们会处处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但现实生活的经历却会很快打消他们的这种想法,使他们变得越来越怀疑自己。所以,无论孩子是否真的十分优秀,父母一定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品尝一次自尊心得到极大满足的那种享受。这样,孩子努力起来的劲头才会越来越足。

131

方法三:当老师来家访时→借老师之力,巧妙地鼓励孩子改正缺点

大多数的孩子是很怕老师来家访的,因为这样,他的在校表现就会暴露出来,同时,孩子更怕父母将他在家的所作所为告知老师。但是,如果父母能够巧妙把握孩子的这一心理,老师来家访的那一刻,就会变成鼓励孩子最好的时机。

丁丁都上四年级了,但性格仍然很内向,爸爸一直教育他:“如果你一直这样下去,将来即使你学习很突出,也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每次接受爸爸的“教育”时,丁丁都会点头称是,但很长时间过去了,爸爸再去老师那里了解情况,却发现丁丁还是老样子。

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丁丁却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新学期开始后不久,丁丁的老师来做家访,问丁丁的爸爸:“丁丁在家里表现怎么样,是不是比以前活泼多了?”

“好多了,现在家里来了客人,都是丁丁在招待。”丁丁的爸爸想了想说。

……

自从老师家访后,丁丁的性格真的变得开朗、活泼了很多。

作为老师,我也时常会有这样的经历,每次家访过后,大多数孩子的缺点都能得到或多或少的改善,尤其是那些四年级的孩子们效果最明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其实主要功劳在于家长,而并不是在于老师。

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由于他们交际面的扩展和自尊心的发展,他们也开始讲“面子”了。也许他不是很听家长的话,不是很在乎家长对他的评价,但他一定会在乎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评价。所以,当老师来家访时,他特别希望能给老师留一个好印象,所以他很怕父母把他在家里的一些缺点告诉老师。

在这个时候,聪明的家长不会讲孩子的缺点,而是用期望的方式把孩子的缺点告诉老师,例如,父母这样对老师说:“我们家滨滨做作业粗心的坏习惯改掉了很多,希望他再接再厉,把这个坏习惯完全改掉。”如果父母这样把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告诉老师,这些自尊心很强的孩子会十分感激父母,并且为了不辜负父母和老师对自己的期望,而努力地去与自己的缺点作斗争。

所以,在这种意义上说,当老师来家访时,父母鼓励孩子改正缺点的时机就到来了。但是,当老师家访时,如果父母对老师讲的都是孩子的缺点,例如,“这孩子太懒了”“整天就知道看电视、上网”“这么大了,一点也不懂礼貌”……如果是这样,那结果就会大不相同了。

孩子听到这样的话,他们的自尊心会受到很大的伤害,他们会在老师面前抬不起头来,同时,他们又怕老师把他在家里的这些情况告诉同学们,让他在同学们面前也颜面全失。所以,他在学校中总会处于一种担惊受怕的状态。当然,如果很不幸,孩子的这些缺点真的在同学们中间广为流传了,那孩子很有可能就会放弃所有担心,真的朝一无是处的方向发展。

所以,在孩子人生即将转折的四年级,聪明的家长懂得去琢磨孩子的心理,懂得把老师的家访作为鼓励孩子的一大良机……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