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不要忽视了挫折商的培养——挫折教育

  • A+

家长教育 

不要忽视了挫折商的培养——挫折教育  

有一次,在朋友的微信公号里看到她写的一篇游记,讲述了她全家去野餐时发生的一个小插曲,让她对孩子的性格有一些隐隐的担忧。她这样写道:

“带着孩子野餐本来是一件开心的事,全家人心情都非常棒。尤其是4岁的儿子,听说野餐完还能去草莓基地玩儿,更是兴奋了一路。

“没想到的是,野餐时儿子和小侄女因为一个香蕉派争抢了起来。儿子力气大,直接下手抢走了,惹得小侄女大哭起来。

“我赶紧让儿子哄哄小侄女,并跟他商量让他分一半给妹妹。儿子坚持不肯让,还生气地说:“这是妈妈给我买的,我才不让!

“最后,我只得强行把香蕉派掰掉一半,并且严肃批评儿子“不懂事。

“这个小插曲的后果是,儿子接下来的时间都在生气,不肯和我说话,也不和小侄女一起玩耍了。

我对孩子的表现既失望又奇怪。平时也挺喜欢和大家一块分享东西的小绅士,怎么这次因为一个小零食,就表现得这么夸张。

其实,并不是孩子小气,不懂得谦让,而是在孩子看来,属于自己的东西被强行拿走是一件让他感到“很受伤”的事情,他很难从心理上获得平衡感。这种心理失衡,来自孩子对潜在的“挫折感”的抗拒。提到“挫折感”的时候,很多爸爸妈妈并不会太在意。在他们眼里,挫折”和孩子还搭不上边,如果一句话、一个零食、一点儿小事就算“挫折”,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

事实上,想让孩子更积极乐观地看待问题,有更坚韧勇敢的性格,父母在致力于培养孩子的IQ、EQ时,真的不能忽略了同样重要的AQ——挫折商的培养。

frustration5

挫折商是什么?

职场爸妈们对“挫折商”这个词应该不陌生,AQ(Adversity Quotient)的概念是美国职业培训师保罗?斯托茨于1997年在《挫折商:变挫折为机会》一书中提出的,一开始主要是指职场和工作中所遭遇的种种困难,而现在也广泛被用于孩子的教育培养上了。

高AQ、低AQ,用通俗的词来形容就是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举个例子:就像幼儿园里,几个孩子比赛捏橡皮泥,如果老师大声赞美了其中个,那些没受表扬的孩子,有的会默默继续努力做出更好的,有的会大声说老师我也做得很好,而有的孩子则怎么也不肯捏橡皮泥了。

如果说情商是孩子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的能力,那么挫折商就是孩子处理“自己和自己的关系”的能力。

那么年幼的孩子,又怎么会形成千差万别的挫折商水平呢?关键在于,当孩子遇到挫折之初,他们接受的引导方式是怎样的。

那些溺爱过度的家庭、管控过度的家庭和父母听不见孩子内心的声音的家庭,孩子的挫折商水平一般会比较低。而那些开明民主的家庭和家庭成员关系良好的家庭,孩子的挫折商水平则通常会比较高。

当然,用责骂、打压、贬低等方式来对孩子刻意进行挫折教育,以训练孩子的“挫折商”,更是荒谬。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